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李青稞谈工笔人物画创作丨深切地感悟人生+高超的绘画技术,才能创作出鼎力之作,达到审美高地

李青稞谈工笔人物画创作丨深切地感悟人生+高超的绘画技术,才能创作出鼎力之作,达到审美高地
2025-01-09 15:57:0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我创作《参军》《西风烈》的过程中,如何将时代的审美融入画面,实现我的审美理念是我重点考虑的。这幅作品表现的是抗战时期一个女战士为一位妇女剪发从军的情节,怎样表现这种刚柔并济、朴实的、具有时代审美特质的“美”是我要面对的问题。

《草地》123.6cmX168.4cm

1991年创作《参军》最大的困难是要走出“文革”时期的概念化图像阴影。我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急于想将所学的美学观念、技巧、技术运用到创作中去。突破概念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到生活中寻找真实的形象,将《参军》中的两个不同身份的妇女角色,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我来到武警文工团,找来几个年龄相仿的女战士为模特,拍照、写生。没有经历过战火年代的女战士,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见当年女八路军战士的飒爽英姿。这使我感到创作起来十分的困难。特别是那位正襟危坐的妇女,她那坚定的目光,既不能有表演的痕迹瞪着眼看观众,也不宜有女性温柔似水的表情。分寸与尺度是我着重把握的重点,肢体语言的外化和面部表情的刻画是我的抓手。一方面要把被剪辫子的姑娘,表现得端庄、坚毅、而又不能流露出半点人为摆动出来的样子,又要区别身后的八路军女战士那种受过革命洗礼的新青年的形象。

《志愿者》183cmX204cm 2008年

在技法处理方面,我努力将传统的工笔画技巧,运用到现实题材中去,从素描转换成线描。由西画的体面关系,转换成耐看的平面肖像。这种观念的转换所带来的技术跟进,在当时虽然已经有不少前辈进行了探索,但具体实践起来还是受素描观念的约束,困难很大。线与面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不画结构,势必容易落入俗套成为“月份牌”绘画。巧妙地运用逆光,帮我找到一种解决画面既平面却又可以深入刻画的方法。八路军女战士在逆光下反射出透亮的脸,加上身体优美的姿态与线条,女战士形象鲜活地跃然画上。女战士的模特是我的一位画家朋友,她的脸上有一种自信、纯洁、善良的气质,正好适合我心目中的八路军女战士的形象,她与坐着的妇女脸上反光减弱,一强一弱地对比,帮助我找到解决素描与线描之间矛盾的方法。同时也充分发挥线条的独立作用。

《参军》147cmX95cm 1991年

关键词:李青稞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