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度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以下简称“全国美展”),通常被认为是对中国美术创作的一次检阅。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在上海举办,让美术界把目光聚焦到这座历史积淀深厚、充满创新精神的时尚都市。上海油画家也不负所望,主场作战有五十余幅作品入选,并有十四幅作品进京展出,最终李前的油画作品《工人是“天”》和殷雄的油画作品《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分获金奖和铜奖。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围绕全国美展谈一些关于上海油画发展的思考。
李前《工人是“天”》(油画)
此次上海两幅获奖作品都是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油画。这类创作主题是核心,情感是内驱力,需要对历史深入研究,并形成独特的观点以获得表现的激情。对此,两位作者有着年龄优势,他们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时间上更接近他们所表现的历史。他们的教育背景、人生经验、生活阅历和综合形成的历史态度、历史情感有利于他们对题材的参悟。这些看似画外“功夫”,却至关重要。
其次,两位作者写实技艺高超,都有丰富的历史画创作经验。李前早期画风较为写意并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并曾在全国美展获奖,如十届全国美展的《渤海湾》。后来他到中央美院进修,近年又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创研班学习。全山石曾留学苏联,系统地学习欧洲学院派油画和苏派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技艺,拥有丰富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李前这幅金奖作品充分地展现了这一学习成果:精湛的写实技艺、成熟的语言素养和画面把控力,也显示了他已突破早期风格,成功转型到历史画领域。在《工人是“天”》创作之前,李前已经多次绘制过以党建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并获得了业界肯定。在这一题材上从素材到情绪、到构思以及处理画面的技术经验,他已有丰厚的积累。而《工人是“天”》一作正是李前在此前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创作“星火燎原”主题油画的变体,是一幅水到渠成的作品。李前通过对于主题的深刻领悟,设置了叙事场景,巧妙地借鉴古典的光线设置,突出了画面的中心,营造了虚实相生氛围感。在人物神态刻画上,李前精准地定位了作品情绪和主题升华的爆发点,以出色的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历史瞬间。
殷雄的写实之路也是源自中国的学院传统,但是在他个人的风格发展中将这一体系成功进行了个性化的转化:把传统学院写实向现代具象表现转化。他强化了形象和语言之间的平衡感,削减了一些传统写实的情节叙事和消解了常规的视觉焦点,突出了造型本身整体的感染力及写实油画语言本体的表现力,从而使作品从具体的客观语境中游离出来获得一种悬置抽象的张力和思辨的气息,由此形成了标志性的语言风格。这种探索得到了认可,他曾多次在中国油画展和全国美展中获奖,如《持陶罐的人》《向远处挥手的男子》等。《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的创作不是一幅独立的孤件,而是同一主题一系列作品的变体。
2005年,殷雄接受委托创作大型历史画,纪念“左联”的《风云儿女》是殷雄在从事具象油画十几年之后,重新回归到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创作。但他已经经过具象油画语言的探索,过滤了传统学院写实和现实主义油画语言,赋予油画语言精练的纯度和思辨的气息,在历史题材创作展现了更加自由的空间建构和形象组合,以获得更加主动的表现自由和发挥语言本体表现力的空间。这一点在《风云儿女》之后的变体作品《上海往事》中就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上海往事》是殷雄经历了一系列主题历史画创作之后,重新回归并延续具象油画探索的开始,他试图衔接弥合两种不同类型的油画创作风格差异,建立起一种自主而更为放松的表达。《上海往事》参加了上一届的全国美展进京展。《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则是在《上海往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演绎,在保持写实面貌,保留精湛的细节刻画的基础上,也充分彰显了油画的书写性和意象化的表现,作品有机地结合了三维空间与现代平面的表现形式,跳脱惯常的写实叙事生发了一种抽象的现代美感。所以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殷雄在一个题材上十余年的沉淀和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