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封治国丨重提“造型”——关于具象绘画创作的几点思考

封治国丨重提“造型”——关于具象绘画创作的几点思考
2025-01-17 16:30:3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造型训练所包含的技术性因素自然不可否认,但倘若没有造型观的引导,那只能沦为被动的照抄。2014年,“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其中有一件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864年半身像油画竞赛的男人体作品,作者是第欧根尼·迈亚(Diogène Maillart,1840—1926)。

在作品图录中有以下这段话:迈亚获得第一名的那年,大家认为美院也进行着建校史中最大的改革。学院派的反对者多年来试图使教育现代化,远离希腊的理想。他们不愿意朝向古斯塔夫·库尔贝的写实主义,也不愿朝向实用主义、装饰艺术……在以前的学院派作品与他的作品之间,差别还是明显的。他的模特摆胯的姿势还是希腊雕像的姿势,但是……这个年轻人……摆出自己的姿势……更可说是一个牧羊人,而不是一位英雄。〔8〕

因而,人体虽然体现了模特的真实特征,但它的手法依然具有古典主义的方式。作为一件课堂习作,它是“有意味的造型”,而不是普通的练习。苛刻地看,这件作品还远没有达到欧洲油画的一流水准。但真正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西方学院教育后面所隐藏的一种恒定造型理念,这种理念哪怕在古典准则被完全打破后,它依然以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出来。

塞尚、毕加索、马蒂斯颠覆了学院主义的造型体系,但他们均传达出与古典价值不尽相同的造型意图,多元化、个性化逐渐开始出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典法则完全失效。在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的作品里,我们依然可以解读出古典造型的精神延续。只不过,它已经进行了现代演绎。

[法]巴尔蒂斯  单人纸牌 布面油彩 80cm×90cm 1943 私人藏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是中国油画家最为熟悉的当代艺术家,作为一位伟大的肖像画家,其艺术的造型强度是惊人的。我们可以从他的画面中追索到米开朗琪罗,层层揭开体积之间彼此包裹的团块塑造——这是西方造型的核心传统,它以解剖为基础,以体积、空间为主要表现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特殊贡献——揭示了现代社会下“人”的心理特征和形象特征。造型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指向形象的塑造,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即造型的全部内容,此外均不过是手段(请注意,即便是当代艺术中某些符号化、类型化的形象,也是创造性的造型体系和形象体系)。弗洛伊德的作品启示我们,艺术创作既要体现对传统某些核心要素的继承和领悟,又要发展出传统艺术所不具备的形式及内容,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传统厚度的所谓创造如同无源之水。同样,没有发展和缺乏独特个人面貌的继承也只是简单的重复,并不具备真正的艺术史价值。我们在今天重提造型,仍然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尽管要达到这两点,何其困难。

1954年,弗洛伊德在一本杂志上论及肖像画时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与真人完全相像不是、也不能是创作肖像画的目的。试图把自然的东西画出来的画家,只是依样画葫芦的画家……肖像画……是否完全是模特的复制品是无关紧要的。〔9〕

在弗洛伊德的造型辞典中,体积、重量、力度,甚至“残酷”等概念时常出现。他需要在对象及自我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即真实模特与他的个性化造型之间的平衡。但这种“真实”是要比对象本人还要“酷似”的那种真实。这是对自然造型的超越,也是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和造型观。

[英]卢西安·弗洛伊德  蓝围巾男人 布面油彩 66cm×50.8cm 2003—2004

曾为弗洛伊德做过模特的英国学者马丁·盖福特(Martin Gayford)曾这样记录他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观察与理解,这段话的信息量非常大:

弗洛伊德常常看我看得很仔细……在观察审视与在画布上画下一笔之间有一个停顿……在观察—画—思考的期间,眼前的事物和情景经过弗洛伊德的眼睛、神经系统和脑子,他会将看到的与脑子里其他与此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整个过程重复了数百甚至数千次。因此,一个画出来的图像,特别是弗洛伊德画出来的图像当然与一瞬间能够得到的图像如一张照片是不同的。〔10〕

弗洛伊德高度关注造型,他甚至不愿意人们被他的色彩吸引。上述过程再次说明,艺术家的造型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需要联动对象、艺术史、自我三者的关系,而绝不是对视网膜中的事物进行真实的描摹。当写实绘画仅仅剩下复制机械图像的任务时,造型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走向了异化。

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伟大艺术家们的造型观实质上一以贯之,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鸿沟。艺术史造型活动的全部内容,都是由客观对象、艺术史与艺术家自我三者共同组成。与弗洛伊德关系密切的另一位艺术家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 Auerbach,1931—2024),他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了对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的敬意,其作品如同一个巨大的体块悬浮在空间并冲出画面,这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力量是美术史中罕见的。奥尔巴赫完全不依赖任何的细节与情节,而是直接呈现出造型的力量与美感。他曾说:“读画家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们的行为方式同现在的画家没有什么两样。”〔11〕奥尔巴赫一语道出了艺术史中那条隐形的连贯线索。作为一位直至不久前才去世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具象艺术家,奥尔巴赫与我们同样生活在一个高度繁荣的图像化时代,甚至也同样目睹了AI技术的崛起。然而,他丝毫没有被图像羁绊,创作于1987年的《J.Y.M.的头像——侧影二》实际是作者利用照片来完成的,但显然,奥尔巴赫的造型属于纯粹的绘画,其精神性和感染力是照片所无法企及的。

[英]弗兰克·奥尔巴赫  J.Y.M.的头像——侧影二  木板油彩 40.6cm×45cm 1987

关键词:封治国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