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田黎明人物画的传统追寻是立足于现代立场的,他试图以他者的眼光为本土传统绘画注入异质的图式趣味与价值,这当然无疑是一种两难的选择。但同时,也是包括田黎明在内的现代中国画家的集体宿命。正如卢辅圣所言,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即是我们自设与被设的命运。
田黎明无疑是当代画坛的卓荦人物。他的人物画以其对人生和生活的自然、诗意的揭橥、描绘,成为当代美术人本主义关怀的经典文本,同时,他以现代主义与传统笔墨融汇而形成的现代主义画风也极大推动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现代性探索,至少他的人物画在中西双重美术视阈中都不会产生接受的困难。但是,在我们不惜赞词地对田黎明的绘画创作予以肯定性的价值判断时,也无法不同时指出,田黎明创作中存在的意图谬误和观念困惑。在他创作潜意识当中,始终牢固存有一个现代主义的观念前设,这使得他对传统绘画的接受只能是修正的,风格意义的,而不是观念意义的。也就是说,传统绘画取向只是他现代主义绘画创作的一个附属品,这决定了他对传统绘画的取舍方式,同时也注定了传统绘画在他那里被阉割的命运。如他对传统线条的拒斥以及对传统笔墨的西式处理,都使他的绘画远离了传统笔墨韵味而更多地具有水彩画的风格况味。在这方面,田黎明与吴冠中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只不过,他对现代主义的固守没有像吴冠中那样决绝,对传统的拒斥也没有吴冠中那样的彻底,而是怀有一种温情,这给他的人物画抹上一层传统主义的底色,这也是我们始终不能把田黎明的人物画像吴冠中绘画那样,完全划入现代主义范畴的原因。
中国现代美术的两难始终反映出文化上的中西文化对立,这构成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困境和悖论。实际上,随着西方现代美术现代性困境的加剧和本土传统文化的复兴,现代性与传统主义已成为一个需要重新考量和诠释的问题,而如何处置传统与现代的意义和价值纠葛,也就成为一个画家是否具有文化超越性并决定其是否能够获得历史性的一个前设。“我们必须拒绝可能用一种简单化的和权威选择性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一切事情。”将田黎明置于上述问题语境中,我们无疑会对他的绘画产生更高的期许。
(文/姜寿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导报》副总编,河北美术学院教授,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来源:姜寿田书法观察)
画家简介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