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山东美术馆近十年来通过策划一系列主题大展践行《讲话》精神,反映新时代社会新面貌及山东美术界的创作新风尚。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展览,可否请您介绍一二?您认为,此类展览有何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姚允东:在展览的策划阶段,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展览的社会功能。比如说我们会策划很多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导向的主题性展览。比如“齐鲁风华——山东美术精品展(2013至2023)”
同时,我们配合展览也会做很多公共教育的活动。比如通过专业讲解团队或者志愿者讲解团队给观众进行美术作品的导览讲解,有条件的话也会邀请这些优秀的艺术家,现场进行创作阐述。包括现在正在展出的济南国际双年展,每一届都像一个播种机一样,我们有更多新的创作门类、新的展现形式,让观众了解更多前沿的美术思潮和新的创作方向。
山东美术馆通过把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引入山东,引入济南,形成一个美育大课堂,来展现我们的美育理念。
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人民性是《讲话》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山东美术馆长期持续对公众开设公益性的美育课程或定期举办美育活动,您可否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如何在全民范围内推广美育工作,如何与文化惠民政策有机融合?据您观察,近几年观展群体有何变化或有何发展趋势?
姚允东:山东美术馆的美育工作理念就是“全民美育”。在文化和旅游的层面上,我们这个项目近几年基本实现了全年龄段的覆盖,在文旅部的“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中也获奖了。比如周末,我们会面向儿童或者青少年群体做周末艺术课堂、手工体验坊等活动。在每周五,我们会推出“艺术星期五”这个活动品牌,把美育资源带到中小学课堂,不仅是济南市中小学,还有全省各地的中小学。我们每周会选一所学校进行活动,把美育课堂和微型展览送到校园里,通过这些来为校园美育建设助力。现在家长带着孩子到美术馆看展、接受艺术审美的熏陶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生活方式了。再比如,2014年开始的展览品牌“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面向全省高等院校艺术院系的大学生,就像学校毕业季的展览一样,面向全省的高校征集本科以及研究生的优秀毕业作品,经专家评选后在山东美术馆进行为期一到两个月的集中展示,优秀作品进入馆藏体系中进行收藏。这是我们对毕业生创作的肯定和鼓励。
这十年,我们做过数据统计,参与过“青未了”展览的毕业生,80%以上都还在坚持进行艺术创作或与艺术相关的工作,这也反映了“青未了”品牌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关于这一点,济南国际双年展尤其具有代表性,每天在展厅里我们看到的观众主体就是青年人,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乐于接受新鲜的艺术创作方式,乐于接受新鲜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群体是我们最核心的群体,也是今后在展览策划、活动组织的时候要调整和完善的一个方向,要为核心群体带来更加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每次展览的策划、布展工作都是一场大工程,举办一场艺术展览需要兼顾哪些层面的要素,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在这些复杂的工作中,如何在细节处体现了《讲话》精神呢?
姚允东:完成一次大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筹备到落地起码得一年的时间。因为从策划设定到艺术家邀约,策展团队组成以及制定完整的策划方案,再到方案的实施,经历各种复杂的环节最后才能呈现到观众面前。即便如此,呈现出的最终成果也依然存在遗憾,比如受限于场地的高度、面积等,作品已经确定之后,到了现场布展阶段,它们的实施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所以有不少作品需要在布展和施工的现场进行二度调整创作,这就导致很多作品与我们最早接触或者定稿的状态、样式或样貌已经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