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岸边,点缀的具有明显的北派园林风格建筑,其中包括亭、榭、轩、阁、堂等,零星散布在水域崖间,与广袤太湖水面上的激浪相映生辉。“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赖少其先生书具区胜境楹联)。比起600多年前的林屋少了几分古典荒寂,多了几分现代人文韵致,舒卷江南。山坡密林掩映黑瓦黄墙,静谧古刹,梵音袅娜,晨钟暮鼓,溪流潺洹,泰华幽泉,不枉太湖徍绝处。出世遁隐,纵浪大化,悲喜无虑,只道是寻常。
手卷压尾是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常务副会长,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著名主持人王鲁湘先生为周石峰《具区胜境》的题跋:“石峰兄具区胜境图以钱选小青绿法为之,钱氏小青绿前人谓之有古意有士气,赵孟頫盛赞之。吾以今日之眼观之钱氏当日之思,实乃合丹青与水墨为一炉,取丹青之古意与水墨之今味,即变文人水墨之率意又不堕丹青画工之匠气,合二美为共一图,集唐前之艳丽与宋后之清雅,此即所谓古意亦即士气。石峰兄深得钱氏笔意,乃以此失传之古法,为太湖山川写照,吾深然之。庚子中秋兮父王鲁湘识于大兴(王鲁湘白文印)”
与700年前的钱选小青绿山水相比较,周石峰的创作从整体色调上偏淡的,清净素雅,这跟其多年烟霞山水的创作探索密不可分,手卷中隐约的淡青绿水墨氤氲,烟波清旷,毫锋颖脱,那是周石峰的山水品性,清新色淡又不失天机灵性。山石肌理是重新解构后的方笔勾勒笔法,解构后的山石更具现代减笔山水意味,纵然放弃古典中国山水繁密的皴擦技法,却是一派周石峰简括写法:有的地方非常繁密地层次勒写,山石向背处留出的空间,长线短褶,点化疏勒,参乎造化,石迹纵横中,托写山水,中获心源。山崖间莘莘林木,玉树临风,姿态万端,笔意精妙,气度不凡,亦是典型的周石峰自家样式。整个手卷形容貌色本乎实境,取舍由人,合法度又不磨古意,可以说是周石峰几十年山水创作的一次凝练微观巡礼,继往开来,明肇后学,曲尽其妙,向着古典中国山水前贤未知的法度领域进发。
“山水心匠,自得处高也。”(米芾《画史》)一种古典中国山水创作独有的广角宏宇思考维度。
历史为沧海桑田之迁延,山水为自然人文之自在,皆恰道处。人事发于道而为传道,所谓士不可不弘毅;自然山水为原道,超越人事归于天道。只有应身行道变化,返朴归真才有了意义。或者说,只有识得道为万物,天地与我并生,才能皈道为一。如若本来空谷虚极,只是皆处适归而已,更却是无意合道。所以,史潜无痕山水无意,山水寓兴青史有心,能够见证青史,艺术创作就具有时代超越性,方可成就古典中国山水当代复兴的特殊案例。
心惟体物,理必致知。
(文/江乐,甲辰嘉月十三写于合心堂)
请横屏欣赏
周石峰《具区胜境》作品
(来源:大师之道)
画家简介
周石峰,1962年生于武汉。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原副院长,(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
个展:曾由中国画学会主办《周石峰作品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美术馆主办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水沁岚·周石峰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
出版:《轻烟中的精神趣味——周石峰画集》《走近经典——周石峰卷》《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周石峰》《周石峰轻烟山水》大型画册、《周石峰-现代画史·经典作品范本》《中国美术家大系周石峰卷》《无心出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周石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周石峰》《周石峰作品精选国家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示范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