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分叉:树——陈恩深当代漆画展”明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分叉:树——陈恩深当代漆画展”明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25-03-10 15:06:5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阳光下的采撷

25×20.5cm金属绘:原创语言

2005年

本次“分叉:树陈恩深当代漆画展”是归入“四川美术学院文脉研究”系列而得以在川美美术馆展出。说到川美文脉,就不得不提到“漆”在川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将学校的起点追根溯源至1940年成立的四川省立高级职业工艺学校,沈福文先生所领衔的漆工方向就是最初的三个招生方向(另两个是服用、家具)之一。作为沈老的学生,陈恩深老师身体力行地延续了这一“漆”文脉,在漆画领域不断推陈,时时出新。恰逢川美建校85周年之际,这个展览正当时。

作为一种被中国人运用了几干年的媒介,漆有很好的防水性和防腐性。就艺术表现力而言,它深沉、厚朴而隽永,因具备很强的黏合性和可塑性,历来又被人们结合多种材料和多种工艺进行艺术表达。本次展览所展出的众多漆画作品中,观者不仅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传统手法,也可以看到陈恩深本人对于材料、手法的诸多尝试:如研磨彩绘、蛋壳绘、堆漆、砂绘、箔绘、银绘、拓叶绘、金属绘、灰料绘、流云绘、裂纹漆绘、吹银弹雪绘等等。此外展览几乎涵盖了他从70年代入行以来每一个阶段的绘画创作。纵观其创作历程,从早年较为重视画面形象的形式美与构成感,到近年来画面形象更具流动性与朦胧感,手法的运用也愈发随性而为,信手拈来。很难用一个词、一句话来定义他几十年来的创作面貌,其多变性也贴切地印证了他为本次展览确定的主题:“分叉:树”。在陈老师看来,艺术之树有着无限分叉的可能性,它无法被预先定义,而是蕴含着无限生机。我毋宁将这一主题理解为类似于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境遇化选择,人总是在“此在”的绵延中不断地进行选择,即“存在先于本质”。艺术亦然。

我也担心陈恩深老师未必愿意被“漆”文脉这样的大词所标签化。与他交谈后,我更愿意将他定义为是一位喜欢思考,喜欢读书,不断琢磨的画家(而非局限于漆画家)。这个展览的主题最初被我们定为“画在漆先”,这也是他多年艺术生涯的座右铭。逻辑上,他首先是一个画家,然后才是漆画家;他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地回应了这一判断,并认为“‘漆’代表的只是一种带有漆韵味的绘画媒介”。已经很明显了,他并非一个媒介中心主义者,更不会恪守大漆至上论。当我个人仔细地整理展览资料时,才意识到他那件享誉中国漆画界的《四月的漫步》也并非大漆完成,而是聚氨酯。由此我也想展示陈恩深老师近年来完成的一些水墨作品,以此更全面、更贴切地呈现其“画在漆先”的艺术理念。

最后需要友情提醒一下诸位观者,本展在四川美术学院一号厅和三号厅同时举行,千万不要遗漏了任何一件佳作。作为策展人,我要感谢川美美术馆的何桂彦、李芳馆长一直以来对于川美文脉的重视,同时也感动于陈恩深老师的几位高足--唐影、林文洁、陈思宇等老师的全情投入,深切感受到“陈家班”的师生情谊,他们的参与也使得我的策展工作轻松了不少。当然还有设计师汪泓老师对于展览视觉效果的专业把控,得以让展览以如此文质上乘的面貌落地。

(文/尹丹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图片

金色的十月

40×45.5cm 研磨彩绘:传统语言

1977年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关键词:陈恩深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