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文《登高看云低》纸本设色 358cmX144cm 2001年作
20世纪伊始,在社会变迁与多种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水墨走向了新的变革之路,林林总总,此起彼伏。从发展路径与艺术追求来看,主要有三个面向:1.强调立足本土,回溯传统,继承文人画的衣钵,捍卫东方文化的古典美学趣味;2.在东西文化的参照与互鉴中,倡导调和东西,从语言到风格,进行系统的现代性建设。3.推崇改良,在传统水墨的语言体系上,借助学院的造型语言,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形成了中国早期的现实主义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后,水墨艺术承载了新的任务,完成国家文化身份的建构,以及承担艺术民族化与大众化的使命。其后,在“社会主义山水”时期,水墨艺术以现实主义为方针,建立了新的创作范式与新的美学趣味。总体来说,尽管在半个多世纪里涌现出许多新的艺术思潮与创作倾向,但它们都始终围绕两个核心的目的展开,即实现语言的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双重建构。
孙博文 山水四条屏 500cmX144cm 2000年
孙博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胶东的一个书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加之诗文功底扎实,对水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世纪60年代入山东艺术学院,师从关友声,从花鸟到山水,从造型手法到笔墨语言,开始了系统学习。再后来师从崔子范,研习大写意花鸟画,由此回溯传统,参考元明的艺术大家作品,他对笔墨精神与心性表达有了自己的见解。整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其创作注意力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的诸位大家,系统地向张大千、刘海粟等学习。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新潮美术”的影响下,水墨领域也急剧变化,如实验水墨与“新文人画”开始涌现。孙博文既关注这些新的倾向,同时也对西方现代绘画如印象派、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了兴趣。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孙博文主攻山水,手法上以泼彩为主,追求大写意,强化色彩的主观表达,初步形成了表现性水墨的风格。
孙博文 山水四条屏 359cmX144cm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