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精神
对创作从一而终的关注,让薛松虽亲历了中国当代艺术翻天覆地的变化,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的节奏。其实一直到火灾发生后的第八年,他才离开单位专心从事创作。在英国大使馆为其举办的展览上,薛松第一次卖掉了作品。展览后,他手里捏着外汇券,兴奋得整夜没睡。到了2007年前后,有西方藏家找来想要买断其作品,甚至提出了预付的订单:薛松又整夜没睡——但他咬咬牙拒绝了:“这个事老感觉不靠谱,老觉得会出问题。”
薛松《前程似锦》,布面丙烯综合材料,142×214cm,2018年
疯狂的年代里,薛松不徐不急,保持在场即可:“我们是经历过从零到一的人,以前什么都没有,危机、波动也遇到过好几次,所以没办法去预想市场,只能多关注自己。”疫情后,薛松有了更充足的时间让自己沉淀,他按照豆瓣评分看了三百余部电影;他还看了数百集的纪录片和大量书籍,把原来捋不清的历史全都顺了一遍。
艺术家薛松
在创作上,薛松把早期留存的作品也全都搬了出来,看到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他按照当下的心境和审美去做调整:“我也不像吴冠中那样把不满意的全烧了,有一些局部挺好,好几张组成一个重构的作品也蛮好玩的。”在展览的筹备上,每一场个展对他而言都极耗心血:究竟要呈现怎样的思路,想要在观者面前展现什么样的薛松,都需要事无巨细地去把控。因此,两到三年是他觉得很舒服的状态,有充分的时间去梳理老作品、补充新版块。
深圳大展开幕在即,一切陆续准备妥当,薛松还特别为此次展览创作了一系列宇宙、星空题材的作品,以补充“法自然”系列完整的叙事脉络。薛松也还在摸索:“我现在做的都是基础,为了将来能更自由,可能就在‘法自己’了。”
薛松:自然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