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的工作室位于M50艺术园区,是上海最早的艺术区之一。薛松是第一个搬进M50艺术区的艺术家。
之前艺术家们大多在家里创作,90年代末展览越来越多,艺术家要创作更多、更大尺幅的作品,于是有了工作室的需求。
那时工厂改革,苏州河畔很多工厂都在大拆迁。住在附近的薛松找到正在拆的“上海春明粗纺厂”,也就是现在的M50,于2001年5月正式搬进来。
建筑是1970、1980年代的老厂房,“现场还有一个机器没拆完,我们就隔出一个空间来创作。”
慢慢的,丁乙、曲丰国、王兴伟等10多位艺术家朋友,集体搬了进来。再后来,香格纳画廊也搬了过来,M50里还有许多的小画店和小印刷厂。
差不多在2003年左右,M50的艺术氛围已成气候,薛松形容里面像是乐园一样的,艺术家们一起办展,一起创作。
薛松的工作室,2024
之后,开始有艺术家们搬到了北京,西岸艺术区、苏州河、外滩的艺术聚落逐渐兴起,M50成为了“老网红”,依然屹立。
薛松的工作室一直在这里,“我算很幸运的,20多年来一直有稳定的工作室环境”。5年前,因为作品尺幅越来越大,需要更高的层高来创作,他搬进了现在的空间里。
工作室的天花板是斑驳的灰色,我们惊讶于有些地方保留着黑色的痕迹,薛松说道,“装修的时候,把原本的白墙都铲了好几层,准备再刷的时候,我看到这个痕迹,像烧过的一样,我想我怎么跟火这么有缘分,就赶紧保留了下来。”
空间只有一面有窗,做了隔墙后,绘画区域就没有了采光,薛松就用70多根灯管做了个“天光”,工作室里仿佛有了个天井一般。
工作室里最多的要属颜料,小山一样堆满桌台。薛松常用的是有一定透明度的丙烯,上色的同时还能保留背景图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