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静水深流——张春新四十年静守笔墨里的家国山河

静水深流——张春新四十年静守笔墨里的家国山河
2025-03-26 14:11: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爷爷是中富人家,知书明理,热爱收藏,也支持革命,很早就将儿子送到了八路军。张父到部队后,先是参加了冀东残酷的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还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累立战功。在四野支持二野进军大西南动员会中,张父积极报名,随“华北干部补训团”到重庆市军管会工作,次年响应号召,深入川南剿匪,遂定居泸州,后出任叙永县主要干部。

3.png

《邹容1902朝天门》200x200cm(2014)

张春新记得,爷爷爱收藏,父亲是读完初中后参加八路军的,爱画画写写。春新曾在河北老家待过一段时间,爷爷告诉他,曾在北京买过一张徐悲鸿画的马,是朱砂画的。父亲参加八路军,汉奸告密后,日本鬼子抓走爷爷抄了家,爷爷的藏品也从此失踪。

不管怎样,小春新有了些艺术基因。3岁多的时候,他就拿起彩色粉笔,在县委大院到处画“美国高鼻子洋人不讲道理”。刚办好的黑板报,他也不时给人“惊喜”。以至于县委开民主生活会,同事们给他父亲提意见,说得最多的,就是让管好儿子的手。

尽管淘了气,父亲并没有扼杀他信手涂鸦的爱好。他那不时发痒的手,依然在四处涂抹,不过劝诫之后,改在了自家墙上、地板上。6岁时,他得以在“大跃进”画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叔叔们在炼钢》和《骑着竹马上北京》。

1969年,不到15岁的他,响应最高指示插队当了知青。先是在叙永城郊,后转队到赤水河畔。在插队的日子里,张春新的意志得到千磨万击。一位重庆交通学院下放到叙永的大学生朋友,送他一部汉代哲学名著《论衡》,书中“疑行者无成,疑事者无功”这句话,成为他此生行事最大的信念。

4.png

《重庆谈判结硕果》65X410cm(2019)

农民们告诉他“干活路是眼见之功”,张春新就在“功”字上下功夫,犁、锄、铲、耙,样样都是好手。他插秧子更有一绝,插翻埂秧,从山顶上的一块田翻过,一根埂一块田,一丢手五行秧子,从山顶到山下接连十多块田,秧子自上而下,像五线谱一样直泻而下。农民们翘首叫绝。张春新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画了《春分春雨育新苗》,第一次参加了县里的展览。

那些战天斗地的年月,除了公社的高音喇叭,不时放出革命歌曲,几乎没什么娱乐可言。下工后,春新喜欢走进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中,听他们讲故事,更喜欢向他们借阅包着红色书皮的小说。在此期间,他读了《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斯巴达克斯》《唐吉坷德》《九三年》《巴尔扎克》《血与沙》《红与黑》《静静的顿河》等世界名著,及中国四大名著。

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这一部部砖头厚的小说,像一扇扇打开的窗户,让春新看到世界与人性的丰广。他凭着超凡的记忆力,将其内化成一个个故事。于是,那时的春新,又多了知青们十分喜欢的本事,“讲故事”。赶场天,下雨天,收工后的知青点,大家纷纷做上好吃的饭菜,抢着邀请他去讲上一段。

5.png

《临行密密缝》248x129cm(2017)

关键词:张春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