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2025·第十八届国际艺术大赏展由NPO法人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主办,日本外务省、文部科学省、东京都政府、中国驻日大使馆等政府府机构后援,海内外多家团体协力。每年一次的国际大型艺术展即将迎来东京2025年的第十八届国际艺术大赏展。这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十八个国家的约三百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
展览将于5月29日至6月4日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
中国南通藉艺术家郑忠彩墨画《文明之光~甲骨纪事系列之三》在日本东京“第十八届国际艺术大赏展”获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奖。
《文明之光~甲骨纪事系列之三》
尺寸:78.5x43cm
材料:纸本、彩墨
创作年代:2025
名家评说
郑忠彩墨画《文明之光~甲骨纪事、帛书系列》又前卫又先锋又有文化根基,充满创造性和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大赞!
(文/吴义勤,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
郑忠的作品将在东京第十八届国际艺术大赏展上展出,其作品也会引发出人们对艺术创作与精神塑造的深刻思考。尽管其道友的山水画具备扎实的传统功力,但郑忠认为,真正深入的“精神塑造”未必得到了体现。相比之下,他的作品,尤其是《甲骨纪事》系列,展现了更为独特的精神表达。其作品通过坚硬、璀璨的形态与质感,融合了文化和宗教意蕴,传递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郑忠的艺术,注重抽象思维赋予形与质的深层理念,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在不同语境下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
(文/王凯,博士,日本东京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策展人)
郑忠的画赋色鲜明、气息浓烈,给人波澜起伏的既视感,画面关系得法自由,其内外形式、笔墨话语皆有偶合之感,却实为惨淡经营,从中观出郑忠不拘法格、不落俗套、不循他人的笃定与唯我。善形式、走技法、以现代性语言为探索,在淋淋洒洒笔墨中窥见“西化”之风,却在他内心深处,潜藏着对东方文化底蕴的追溯和不舍之结。这是个矛盾的地方,巧的是郑忠以画家的才情和学理破壁中西、融汇交织、互为互补,转述为一种“道”的认知和情愫。这是他真情、真性、真义的地方。
再之,郑忠绘画不浅止于现实生活,不留心于人与自然的物象再现,却醉心于东方传统文化的表达,沉迷于东方哲理的探源与思问,如米字格的诗性、惊蛰的思考、甲骨文的述说等。他文画兼修、层层剥笋、在书写丹青、笔墨丛林中透露出一种艺术家的执着精神和主题思考,这坚持与执着正是一位退伍海军优秀潜水员的特质。
(文/姜建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艺术的执念有如黑暗里,或隐或现的一盏心灯,始终支撑着一颗澎拜跳动的心。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坎坷,他不禁在问,究竟是怎样的艺术体验和形式表达,才能探索出这其中真正的奥妙?是《米字格》、《颤音》,还是《谷音》、《海韵》、《甲古纪事》、《帛书》、《红山文明》……?是!好像又不全是!啊,有如海滩上一串串脚印,当想思想的大潮过后一切都会回归平静。就当是一个个人艺术人生的驿站吧,当终日的劳做疲乏了、困顿了,这些曾经的好伙伴,可能成为你释疑解惑的好帮手,会轻声地告诉你,坚持再坚持一会儿,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祝郑忠艺术之树长青!
(文/章峰,江苏省电视台新闻中心资深记者)
(来源:南通发布)
艺术家简介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