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简《寒梅图》
梅是古人常画的题材,清代高简的《寒梅图》,意古金石之志,以枝干若山壁,梅花作点如珠,其高古精神让人心境高洁,使人向往。田教授提到,这种折枝形态与蒋兆和《流民图》的笔法类似,蒋兆和以中锋用笔,起笔、收笔采用了折的方式,使画面形成一种悲怆感,加深了其画面感染力。
二、品物
“品物”指的是通过对事物的品味与感悟,将个人的审美经验转化到绘画之中。中国古代从唐宋始就逐渐形成了“逸,神,妙,能”为书画评论的等级。“物”指事物,古人有“物也,处境也”,中国古代庄子有“物化”说,指事物之间达到无差别,彼我同化的意境。
田教授以明代沈周《听蕉记》一文为例,沈周听雨打芭蕉,联想到曾经的人生经历,“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并将此比喻为奔马昂首嘶鸣的动感,这种由外物引发的内心触动,他称之为“心象”。
田教授以元代钱选《山居图》为例,探讨古代士人理想由得“道”而明志,山水的空间里亦隐含道义。画家“以德观物”“随物赋形”,是以“寻道”之觉表现心性中的青山。青绿山水成熟于唐代李思训时期,青绿既是来自自然之本色,又成为人对山水的寄寓的精神之色。《山居图》突破了唐代青绿山水的宏大叙事,转为个人叙事,表现出钱选身处动荡时代,人们通过玄学寻求人与自然的情感寄托,去掉虚假、追求“抱朴含真”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钱选的画中得以完美体现。
钱选《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