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的艺术语言之所以独特,在于他成功解构了油画这一西方媒介的固有属性。在他看来,油画既不是古典写实的工具,也不是前卫观念的附庸,而是一种可以自由呼吸的材料。这种态度使他能够平等地对待中西艺术传统,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刻意排斥。
当代艺术常常陷入两难:要么沦为商业的附庸,要么变成晦涩的观念游戏。马志明找到了一条既能保持艺术纯粹性又能引发广泛共鸣的道路。他的老房子不是简单的乡愁符号,而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保持精神的完整性?如何在向前奔跑时不切断与过去的联系?马志明的画作提供了沉思的空间。正如艺评家彭峰所言,马志明的艺术“介于古典与当代之间”,这种间性状态恰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处境——我们既不完全属于传统,也不完全属于现代,而是在两者的张力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站在马志明的画作前,时间似乎变得可触可感。那些模糊的轮廓不仅是记忆的再现,更是对记忆本质的探索——记忆从来不是清晰的,它总是模糊的、碎片化的、被情感重新编织过的。马志明解构了油画的写实传统,却意外地重构了记忆的真实形态。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艺术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绘画范畴,而成为一种关于时间、记忆与文化延续的视觉哲学。
当最后一栋老房子被推土机铲平,当最后一片黄土高原被高速公路贯穿,马志明的画作将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诺亚方舟。他用油画保存的不仅是建筑的实体,更是建筑所承载的生活记忆与文化基因。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这种艺术努力显得尤为珍贵——真正的进步不是与过去彻底决裂,而是在向前走的同时,懂得什么值得随身携带。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黄山一角-虚-境之二》110x130cm 2020
《徽州遗韵-残像1》180X160cm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