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进了中央美院版画系,大三选工作室的时候,我开始跟着两个关系要好的同学选了丝网版画,后来系里问我们这届怎么没人选木刻。我一想,人少也不错,工作室还宽敞,我就去学木刻。木刻工作室的导师是谭权书先生,他师承李桦先生,我们版画系的教材都是他们编写的,他布置作业也是出了名的狠,在他指导下我的木刻功底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变化。在完成大学期间的第一张创作版画《飞翔》之前,我刻了不止100幅习作。
《飞翔》,木刻,50cm×70cm,1995年
问:你最初的创作是围绕哪些问题展开的?
康剑飞:我做东西喜欢琢磨,总给自己提问题,试图找到新的可能性。本科的木刻实验是围绕着木刻本体语言特点展开的,对于“复数性”的研究成为了我本科毕业作品的主题。本科毕业前后,我意识到版画的这种复数功能已经不再被社会所需要,至少已经不是所谓的新艺术市场的需要,我开始思考木刻版画的其他可能性。
于是回到材料本身,如果将木刻的主要材料——那块板子独立出来是否可行?
《重复组合》,200cm×400cm,水印木刻拼贴,1997年
《何处不宜家》,擀面杖上木刻,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