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房建平·油画 | 从平实的题材而入,在文化层面上构筑起西北的浪漫诗意

房建平·油画 | 从平实的题材而入,在文化层面上构筑起西北的浪漫诗意
2025-04-20 16:22:1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3年初春,“房建平油画作品展”在甘肃省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也是房建平在甘肃省画院荣休之前,40年来个人绘画实践的回顾与梳理。正是这次展览让大众对这位坚守具象写实绘画的西北油画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多年来,他在河西走廊戈壁大漠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双重滋养下“生长”,描绘西北地理的苍茫与厚重,西北民众的豁达与坚毅,用作品构筑起一个西北的视觉空间。对自然现实中“真”的追求,是他憨直心性的低沉诉说。写实是他能够抵达立意的选择。房建平的作品从平实的题材而入,通过精微的观察再到艰苦的刻画,实实在在描绘着西北人的意气风发和西北土地的辽阔豁达,在文化层面上构筑起了西北的浪漫诗意。

房建平的成长经历与艺术生涯充满了曲折和坚韧。无论是童年的区域跨越,还是成年后的学习经历,都深刻影响着他的艺术选择与创作路径。他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突破与表达,都在强调直面生活后的情感真实。他的艺术是从“伤痕美术”之后的“乡土美术”中生长出来。文化上的重生催生了60后艺术家们蓬勃的创作激情。在房建平的绘画世界里,我们总能看到他对现实生活的细微捕捉和微妙情感的表达,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情感力量,意图去构建一个他理想中的精神西北。

其一是心性的铸造,关乎文化的立场。房建平1963年出生于河北农村,六七岁开始在石板上学习写字时,艺术天赋就已经显现出来。他以敏锐的感知力将“3”转换成燕子的描绘,那种对自然的悉心观察让他发现常人视若无睹的美。9岁时,房建平跟随父母迁居甘肃嘉峪关。从燕赵之地的中原文化转向广袤戈壁的游牧文化,陌生的环境让他感到无比孤独与焦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浪漫,边塞的荒凉并行着诗意的美学,孕育着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问。绘画是与生命意识同步的,徜徉在河西走廊雄美的诗意里,每天用铅笔描摹对边塞的体认,久而忘情,乐在其中。苍茫的戈壁、巍峨的长城、互鉴的文明与钢铁的城市熔铸着嘉峪关的品格,也铸就了他刚毅的心性。

其二是自然的流淌,关乎精神的力量。对从小就喜欢画画的房建平来说,热爱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便一发不可收拾。1979年,他报名参加了嘉峪关市文化馆举办的绘画学习班,便坚定选择了绘画作为回应世界的方式。1981年,他考入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美术专业。显然,在那个充满美好幻想的青春时光,房建平的艺术天分在这里得到充分发展。1983年,在嘉峪关市中学任教一年后,他调入嘉峪关市群众艺术馆。此后35年,在河西走廊生活工作凝结的浓郁留恋,逐渐转入内部精神的表达。双亲的身教、民风的淳朴、自然的荒凉,都滋养了房建平宽厚质朴的美学取向和钟情现实的艺术主张。硬朗、凝重同时又细腻、敏感的房建平,他所表达的西北绝不是精致的美丽或是绚丽的色彩。他没有刻意去寻找创作的主题,反而以一种自洽的方式共鸣河西走廊的生态和人文,于是艺术便自然的流淌。

其三是意志的外化,关乎根本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西艺术思潮激荡,现代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在与传统的写实艺术对抗中生长。1986年,房建平前往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接受学院体系的绘画训练。1996年再出发前往中央美院油画系徐悲鸿画室深造。十年后的再出发,打开了房建平的文化视野,他学会了平和冷静的探寻西北地域的当代表达。1997年转场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继续提升,此时他逐渐开始践行现代主义的艺术实验,他的艺术意志外化为西北淳朴天然品质的具象表现和精微刻画,形成了早期绘画的艺术经验。遗憾的是,本该留在广州的他不得不再次回到西北,他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让过去重新循环,回到传统的形式、传统的题材、传统的技巧,探究未被艺术充分重视的西北。这样的松弛感反而让他的创作呈现出了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力量。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房建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