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方向|摹古润今——笔墨意象的时代转译

方向|摹古润今——笔墨意象的时代转译
2025-05-26 14:35:5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我们在自然界中体悟人生哲学,在人与自然的交互中,意境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得以充分体现,呈现出借景言情、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状态。传统绘画中的形象都是文化的景观表现,这种文化景观表明大自然既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文化的产物。

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物象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在山水画意境中,无论是空山、冷月,还是和风、曲径,都能体现出大和谐、大圆融的精神境界,这是山水画一直追求的目标,体现了人与自然无分别的大圆融状态。

如果说笔墨体现在绘画中,那意境更多体现了画外之物,是超越现实景观的一种宇宙精神的领悟和对生命的理解。通过临摹研究传统绘画中意境的营造,能够体会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日常场景转化为境界场景,且这种境界精神充盈,代表了传统绘画中传统文人对宇宙世界的精神向往、对自然的理解和审美理想。

通过临摹对传统绘画进行学习,我们更能理解中国画被称为意象艺术的原因。

以临摹创新实践之路

古人将玉温润、浑厚等品质形容为“玉有九德”,而能比玉的笔墨形态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要求,元人黄公望就有这样的笔墨品质,其《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可做例证。前者笔调轻松,中侧锋交替,干笔渴墨略作皴擦,烘染山脚和天空、缀以一点朱砂做太阳和红霞,雪后晴天之境表现得简洁洗练。后者几乎空勾无皴,更显空灵,仅以圆融用笔交代山体轮廓、疏朗松动的用笔勾出山坳屋舍和萧瑟丛林,最后借地为雪的烘染使得群山洁白如玉。“以记岁月云”的题字也可见画外的人文厚度和情感,以及基于道家思想和仕途浮沉纵情山水的经历,他对于绘事首先是充满情致的,一切是其在本真状态下自然抒发的结果。我们学习传统需要综合把握古人整体的状态,在临摹时不囿于一招一式的临习,着力于从中习得符合法度的笔墨品质,在此基础上进而寻求自然的挥发。

方向《黑山布纳泉》中国画245cm×125cm2020年

秉持学理文脉和生活情趣是笔者的态度和创作方法,《黑山布纳泉》是我自身研习传统和抒写意趣的自然结果,无意于追摹古典,却也暗合于黄氏“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墨气质,大抵是内生逻辑比较一致。我只为身边感动于我的事物而诚实地表达,《黑山布纳泉》取材自波黑,虽为异域,也有林泉之致,还有人间烟火气。在画面结构上接近于前述《九峰雪霁图》,而笔墨特点上则更接近于《快雪时晴图》,有所区别的是我作为现代人的视角,画眼的水中平台及上面的雨棚、桌椅、小树和休憩交流的小人儿,用平实朴素的方式勾勒出来,将笔墨表现力让位于生活本身的温度。最终的画面是一个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感受,正如古人作画饱游饫看、目识心记,属于综合感受的集合,传统画学画理是一贯的,而画面气息和图式应是与时俱进的,古人奠定了笔墨的法度和品评标准,时代和生活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当下,更加凸显了承接文脉和表现时代的重要性,前人的经验和样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绳和参考,而直观鲜活的生活感受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原动力。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品性修养和观察世界的角度都不同,艺术创作理应千人千面、各表内心。好的作品,也应是符合一定法度,而又充满温度,能在当下社会打动人。

文/方向来源:中国美术报)



画家简介

《山水圈·研山会2025学术专辑》| 方向:当代城市山水画的创作中抒发着田园牧歌式的意境

方向,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方向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