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冯骥才 | 何以为山——关于吴为山的雕塑

冯骥才 | 何以为山——关于吴为山的雕塑
2025-06-30 16:56: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然而,吴为山的“写意雕塑”不是这个传统直线的延续。他来自近现代外来的写实主义,他的视野中还有西方充满创新精神的当代艺术。

一边是充满魅力的本土传统的耳濡目染,一边是时代性的崭新的审美情感在心中涌动,渴望表达。在他苦苦的探索中,一个全新的雕塑学派渐渐建立起来,这便是吴氏的“写意雕塑”。

融合与创立

近百年来,中国前沿的艺术家都致力于两个融合,一是中西融合,二是古今融合,这是特定的历史形成的、有文化责任的艺术家必须承担起来的时代使命。

中西融合涉及两大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交流、借鉴;古今融合则是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传承与更新。我们的绘画、诗歌、小说、书法、音乐、雕塑、舞蹈、建筑等全碰上这个同一的时代命题。然而融合是一个过程,实现辄要凭借作品、凭借全新的创造性的风格乃至流派。

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努力、开拓和进取中,成就者少,失落者多。若要在东西艺术和古今文明的交融中创建自己实在太难。这需要开阔的视野、渊深的修养、高超和独特的思想,加上过人的才气。正是为此,一些杰出的艺术家给近现代中国艺术史打开一道又一道开阔而亮丽的风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识到吴为山的重要。他站在中西艺术与古今文化的交叉点上,不是表面的形式结合,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从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文化立场上,从精神层面上,从博大精深的传统中,提取出我们文化独有的精髓——诗性、意境、写意、神似,同时吸取西方艺术的现代性和当代性,创立了“写意雕塑”,其意义超过他本人的成就。

他的艺术融汇了古今和中西,从中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他向世人展现的只是他自己,这最重要。

艺术的魅力,说到底还是个人的魅力。我喜欢他雕塑的气质。他有凝重浑厚的一面,也有放达随性的一面。我看到,写意使他更自由、更率性、更从心所欲,更能在创作中享受到灵感,也更顺由他的天性。特别是他把西方艺术的抽象语言融入写意之时,就更富于表现力。

在造型的构想中,他运用了诗的想象。在使用柔软的泥巴时,他好似挥洒大写意书画纵横的笔墨;在弛放中,他决不放弃对细节精湛的追求;在刻意中,他纵使生命情感自然的表达。他的刚硬中有韧性与弹性,柔和中有骨力。他有高歌长吟,也有含蓄嗫嚅。他时而清明俊朗,时而用含混而不确切的语言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他的雕塑有很大的张力,却不外在。他喜欢用一种超出象外的精神表达。如果说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精神性,那么一定来自崇尚精神的作者本人。

吴为山为当代雕塑作出重要的贡献,未来雕塑史一定会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位。但我们不用等待明天,而是要享受吴为山的写意雕塑方兴未艾、充满创造力的今天。

文/冯骥才系作家、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研究院院长,来源:光明日报



艺术家简介

吴为山雕塑作品《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在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落成

吴为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文科二级教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中国哲学三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由于其卓越的成就与影响力,他被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多国授予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吴冠中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并获颁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勋章、首届中华艺文奖、全国德艺双馨工作者奖、“中华之光”年度人物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他是写意雕塑理论的首创者,出版十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创作近600件作品,陈列于世界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广场。他的雕塑个展曾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国博物馆、美术馆巡展。

代表作有立于德国的《马克思》雕塑、法国的《百年丰碑》大型雕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旗帜》《马克思与恩格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孔子》、中共中央党校的《问道》及香山革命纪念馆组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等。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冯骥才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