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学军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摩感受。第一是百年影响。一百多年来的海派艺术,如吴昌硕的金石入画,任伯年的兼工带写以及大写意的刘海粟、朱屹瞻、程十发等都影响全国,总体来说,百年上海中国画的影响是极具引领性的;许多画坛逸事至今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还在延续。第二是加强往来。刘万鸣院长以“经典引领,品格立院”为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这是画院建设工作的创举。全国画院应团结在一起,加强往来,再续百年的风华。第三是展览筹备。从“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角度来看,本次看到了上海画院系统的创作实力和影响力。另外,他提出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油画雕塑院有很多藏品,希望上海的藏品,包括任伯年、吴昌硕、刘海粟和程十发等艺术家的作品到中国国家画院进行展览展示,让全国观众可以更好了解海上艺术,在专题创作研究展览和文献展览中扩大影响力。
何加林发言
何加林表示,本届展览的交流活动反映了全国画院的新格局。拟申报作品中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各具特点,作品精彩,非常有心气,体现了上海中国画院目前的实力和水平。上海中国画院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像陆俨少先生也是从上海中国画院走出来的,所以,海派中国画的影响力是全国范围。如何让年轻一代像老前辈那样在全国更具有影响力,传帮带会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此外,他提道,“我们也希望上海的艺术家到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一个文献展,在展示老一代艺术家的经典之作的同时,也展示后来几代艺术家的作品和文献,这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让我们看到上海中国画院几代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和发展全貌。最后,我们希望在场的各位老先生也能够参加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这样更能全面展示上海中国画院的实力。”
陈孟昕发言
陈孟昕在观摩完作品后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建议:第一、“海派”艺术曾是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现象。上海中国画院及上海油画雕塑院都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两所画院之一,承载着国家文化使命和期望,曾涌现出众多艺术大家,创作出众多传世经典作品。这是画院宝贵的资源和核心优势,也是画院学术的“高度”与“厚度”。第二、虽然目前上海中国画院及上海油画雕塑院队伍规模相对精干偏少,创作作品数量有限,但可喜地看到作品展现出鲜明的绘画本体语言探索、独特观念表达和艺术个性的追求。第三、建议用好“名家”名片。老艺术家群体是画院的重要资源和亮点,建议充分重视并发挥他们的作用,打好这张“名家牌”,充分展现画院的实力。第四、本届展览规格高,是国家级,政府主办的美展,机会难得。希望上海画院系统能争取更多资源投入,扩大征稿范畴,确保拿出足够数量、代表历史积淀与当下探索成果的精品力作。
陈风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