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Alpha:展览中提到了“感知性的视觉触感”“毁灭与再建”“以废墟来表意去废墟化”这三个关键词,您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郭振宇:在我的创作中,我直接使用材料本身作为表达方式。这些材料是空间的、立体的,我并不想通过颜料去再现一个虚构或虚拟的世界。因为我们正身处一个高度虚拟化的时代,网络、数字、图像不断地重塑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与模拟。
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以材料的真实质感,直接与观者产生碰撞——是一种视觉上的触觉体验,甚至是可以被触摸的,就像雕塑一样。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重新感知我们所处的“能量体”的世界,从而获得一种更贴近生命本身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对生命的理解,也源于我职业生涯早期的经历。当时我刚参加工作,接触的是一群聋哑学生。他们身体存在某种残缺,但却始终追求一个健全完整的生命状态,这让我深受触动。反观自己,虽然似乎拥有很多,却也意识到自己身处一种“废墟式的生命”状态。这促使我思考,如何在破败中重新建立一种健全的生命体。
这样的经验在我面对任何一个文明或社会形态时,都会浮现。我越来越意识到,每一个文明的进程其实都是一种不断的迭代,它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旧结构的坍塌。我们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机械文明、电力文明、信息文明,直到今天的数字文明。每一次跃迁,都是对过去秩序的彻底颠覆。
文明如此,生命亦然——它从来无法原样延续,只能不断向前演化。这种不对等的变化,正是我试图通过作品所呈现和传达的生命经验与精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