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谭平:每个人都是一个创造的发源地

谭平:每个人都是一个创造的发源地
2025-07-12 10:29:1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谭平《长城系列》,1987年

谭平《背影》,油画,1985年

问:当时也正好是“85美术新潮”的高峰期吗?

谭平:前卫不前卫、潮流不潮流我不大关心,我更关心自己想表达什么。人在时间长河中浮游,自然会随着水流漂行。重要的是我们在其中感受到,并捕捉到、表达出什么。

艺术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剥离事物表象,揭示生命本质的真实,创作过程中完成个体精神的自由超越与存在确认。

问:留校几年后,1989年你去了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学习,当时那里的艺术氛围怎样?

谭平:那是我人生经历的重要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新表现主义运动已接近尾声,全欧洲尤其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展览比比皆是。开始我师从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卡尔·霍斯特·贺迪克教授,每星期按时参加他工作室的讲评课。但每次打开工作室的门,扑鼻而来的总是未干的油彩味儿,教室里同学的作品在我看来也都是一个“脏”字来概括。他们的画都很大,贺教授总是很“抽象”地评价他们,色彩“太美”,造型“太紧”,要“真实”,要往“丑”里画。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同学的画都是沉重的灰色,一如柏林的冬天,看不见太阳,绵绵的细雨让人憋闷得透不过气来。这难道就是教授所要求的“真实”吧?至少当时我是这么理解。我也试着往“脏”里、往“丑”里画,可画出来的每一笔触、每一色块仍是那么“漂亮”。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受过的传统教育是多么根深蒂固。

只有忘掉自我的存在,“丑”才能出现。于是我躲在宿舍琢磨着画以死亡为主题的丙烯画,或许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但那时确实唯有死亡主题能与我挣扎的灵魂相对话。每次画完我总是很疲劳,情绪低落到难以自拔的程度。

一个德国同学跟我讲,他的导师是个酒鬼,不喝酒就画不出好画来。嘿!我心想这不就是李白吗?不同的是,中国人喝酒是因为快乐,而德国人喝酒则是为了解脱痛苦。

我感受到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也是如此,它强调绘画行为中的自然流露,也继承了表现主义的批判精神。这种精神状态必然导致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始终处于压抑、冲动的状态,这不是我想要的。


关键词:谭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