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禹舜用超现实时空构建的山水画,正是后现代社会这种高科技文明带来的视觉体验。他的《云水观道》、《静观八荒》等系列作品,试图在拆散自然时空的框架之后予以幻觉性的重组与拼接,虽然画面的局部形象是具象的,但当它们被拼组为整体的视觉图像时,表达的却是一个非现实的时空境阈,由此体现了山水画对当代视觉形式、人类潜意识和心理空间的探索。很难统计卢禹舜画了多少幅《静观八荒》的变体画,但这些变体画变化的是构图和色调,不变的则是他独特而鲜明的心理图式。
——尚辉,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博导
《山海经系列之二》355×96cm纸本设色2020年
卢禹舜不仅仅是一个以笔墨悟生命和自然的画家,他还是一个以哲学思考为中心展开他的独特世界的哲人,对于卢禹舜来说,他的墨迹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踪迹”,这种“踪迹”如同人类的语言那样充满着复杂和微妙的张力,而在这种复杂的张力之中,“新自然”和“新人文”的形象通过笔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对于自然和人的新的理解。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常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山海经系列》144.5×363cm纸本设色2016年
卢禹舜的绘画有三大系列:八荒、唐人诗意和写生,这三者在笔墨上保持了一致性——使画家的整体特征比较鲜明,而在表现重点上又各有分工。“八荒”系列可以看作是核心,卢禹舜所有作品中体现的通彻天地、理性布局和对景物的写实态度,在这个系列中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而“诗意图”,则是因为中国绘画和诗文的近亲关系,视觉艺术非常容易通过这种跨学科来寻求自身的变化。“诗意图”的核心观念和董其昌等人作品中的“仿”有神似之处;而写生则使绘画的表达具体可感、丰富细腻。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博物馆群总馆长、包豪斯研究院院长
《山海经系列》192.5×503cm纸本设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