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孔新苗 赵明铭丨论学校美育评价中艺术素养测评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孔新苗 赵明铭丨论学校美育评价中艺术素养测评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2025-07-29 11:33: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学校美育工作要求,教育部于 2014年1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就长期以来学校美育评价标准和基本评价机制的建设不足问题,提出“建立评价制度,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与具体举措。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美育评价实施办法。2019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两办”美育文件)。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其中强调开展“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加强学校美育评价工作举措对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提升美育育人质量、改进艺术课程教学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作为学校美育评价工作核心内容的学生艺术素养测评的原则、方法诸环节中;在把握美育理念与评价实践的关系方面,在评价实操做法方面,均显示出一些与美育目标龃龉的问题,亟待引起专业共同体的关注。

一、为美育的艺术素养评价需厘清两个“关系”

1.审美的公共性与个体兴趣养成的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根植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历史性、社会性劳动实践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如此,人的生存社会化与文化素养(外在的社会关系总和)与个体的具身需要、感官能力(内在的身心意识),便构成了人的存在的两个基本要素。这两个要素的互因、互动,构成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作出贡献、自我实现的基础。在本议题下:一方面,人被社会实践对象所设定,成为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现实存在;另一方面,实践对象又是人的生存需要、生命活力和生存价值得以实现的最真实、最本质的欲望对象,这又使人成为历史实践中的能动性存在。马克思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这种“主体能力”表现于个体素养上就是人的才能禀赋、兴趣爱好、需求欲望在社会实践中的“具身”表现。“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这些因人而异的具身表现作为个体人的能力素养、个性品质和审美情操,可以看做是公共性社会生活图景中一幅由无数生命个体色彩所拼贴而成的社会关系总和的马赛克图画。即整体关系因包含丰富的个性色彩而绚丽多彩;个性色彩因融入整体色调而成为社会性整体关系中的有机部分。审美经验的社会性共情,构成了个体审美经验生成的人文情境;审美的具身体验、个性化表达,又在社会共情背景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和价值认同,这一共性语境为个性呈现提供背景;个性价值在共性背景中得以呈现的关系逻辑,正是美育对人的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关怀。文化人类学者就此指出:“人对自我的经验总是经由他人才获得的,而人直接获得的只可能是对他人的经验。正如若不能借助镜子,我们就几乎无法观察自己的脸颊一样,若要观察藏在内部的自我,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镜子。”参与审美活动就像“照镜子”,在过程的“启发”“偶遇”和“发现”中领悟对自我的认识。“审美对象含有创造它的那个主体的主体性。主体在审美对象中表现自己,反过来审美对象也表现主体。”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孔新苗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