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陈琳应邀参展“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

陈琳应邀参展“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
2025-08-05 14:19: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5米x5米

中国文化要自信,作为艺术家更要自信。艺术多元化在中西方艺术领域中都有其合理存在空间,这一点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我们很多艺术家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意识形态的排它性。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懂文化、懂历史也要懂政治,艺术无国界是指艺术的表现形式而非表达的内涵,“文化渗透”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词汇,要深刻理解,要防范。艺术家要热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只有坚守中国文化才能树立真正的自信。

——2017.12.15北京

美术作品本无小品画和大画之分,这只是藏家和买家的一种习惯称谓以及存放悬挂的习惯。关于人物小品、写生和创作的不同之处:小品画折射和反映作者自身艺术风格,更多的是意境的自由发挥。写生是提高画家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力,是创作的重要基础。主题创作一般是指通过绘画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或重要场景,为国家与社会所服务,是画家对作品综合驾驭能力的体现,最能够反映作者的艺术功底。

——2019.9.26北京

23.jpg

《腾飞-2019》(与祖伟威合作)

1.9米x2.1米

严格讲,美术创作是一项工程,从选题、构思、体验生活、勾草图到正稿,可以说没有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是无法成型的。现在有很多画家创作思路不太清晰,或者说还没弄清什么叫创作,画出来的作品更多的是照片的翻版,不生动,没灵魂。美术创作的三个要点大家要记住:一是确定主题。根据创作内容选择创作方向并紧扣主题,紧紧围绕创作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初步形成草稿构思与心中。二是深入生活。有了创作意向后,有针对性的根据创作内容及需求深入生活,全面了解和感受你所要刻画和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大量积累创作素材。三是挖掘亮点。深入生活是创作过程中的起点,它只是在为你提供和丰富创作中所需的素材,还不足以让你最终下决心选择画什么。我说的挖掘亮点,是指你在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中所面对人物、事件让你感动、激动、难忘和鲜为人知的那部分,这个“点”才是你最终要画的,也是最具感染力的。试想,如果一个画家面对人物和事件,如果连自己都不能被其所感动,那么创作出的作品又如何能感动观众呢?所以,掌握创作的规律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2021.6.18青岛

24.jpg

《亚丁湾-中国海军》(与祖伟威合作)

1.9米x2米

关于中西文化:中西文化彼此借鉴我不反对,就美术而言,如何借鉴呢?目前不但是我们艺术院校的一些老师们理解有误区,国内一些美术名家们也同样存在误区。有些人经常挂在嘴上动不动就提出西为中用,中西结合。我认为还是理性点儿好,西画注重色彩、透视、写实与三维。而中国画看重的是利用传统笔墨、宣纸等材料的运用来舒情达意,是东方人特有的人文审美理念和写意精髓,它无论是从与西画审美趋向还是哲学思想都有较大区别,如同中国唐诗宋词与西方诗歌的巨大差异。从中吸取养分可以,但绝不能把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丢了。我很少听到西方哪个艺术院校提出过油画中为西用一说,记得我曾和一位意大利策划人安德烈谈话中,问他来中国最想看什么?他不假思索回答:“最想看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他还说:“你们从绘画到建筑受我们西方影响太大,你们本民族的文化在逐渐丢失”,他的话让人挺无语。但我应该感谢他,感谢他从他的视觉和感受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院校的一些先生们不要再向学生们灌输这些无知的思想和理念,长此下去不仅中国画的元素丢了,中国文化的根也丢了。我认为中西文化不存在高低与对错之分,要理性客观,不能盲目崇拜,西方有大师级人物,中国也有大师级人物,谁比谁高吗?我看都是一样的。元代画家吴镇曾说过:“百年后公自有公论”,我们几百年前先贤们都有如此高度自信,而现在的我们却在退化,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认知不够,对自己不自信。

——2021.10.25苏州

(请横屏欣赏)

25.jpg

《百年逐梦》(与祖伟威合作)

关键词:陈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