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新表示,自己画画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题材,而是缺时间,因此常利用碎片时间追求事半功倍。同时,他还喜欢尝试不同题材的作品。从中外名家的作品,到现代设计、非洲木雕,他不排斥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总能从不同作品中获得启发。因此,他建议学画的年轻人多拓宽自己的创作范围,挖掘不同画种的相通之处。他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对自己可能有偏差,等经历丰富起来,视野拓宽了,就发现自己能画的内容有很多。“当你感受到经典的光芒时,就说明你和它产生了衔接。”
周京新还向观众具体分享了自己在不同绘画题材上的创作感悟。在人物画上,他通过向京剧院的人请教,深入了解了戏曲人物用非现实造型表达的真实,创作出《角色》系列。他又通过询问参加过抗战的父亲和搜集老照片,创作了《战士》系列。他追求“一笔上去,和表达的人物特征相吻合”,让每一个人物都符合时代。
在山水画上,周京新提到“没有单一的景,只有单一的语言”。他认为,艺术灵感往往持续时间并不长,有了感觉就要挪开位置找感觉。写生就是为了创作,临摹也是为了创作。“我们要学会将看到的和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画鱼上,周京新喜欢想象鱼鳞、鱼鳍的质感,喜欢画鱼与画人的互通性。他会想象这条鱼是什么个性,是什么关系,将其编成故事。“哪怕是一排看似一样的鱼画在一起,也要追求每一条鱼要有所不同。”太不同会乱,太相同又会呆,周京新不断寻找其中的平衡,感受着这一意象的其乐无穷。
正如周京新所说,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绘画创作的落脚点都是自己,最终表达的也还是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一系列生动而不失思想性的故事分享,观众们了解了周京新兼具宽度与深度的艺术创作理念、不懈创作的艺术热情,既有对自然的洞察,又有对历史的敬意。周京新的艺术生涯让观众认识到,艺术创作离不开行千里路的执着,也离不开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的眼睛。只要用心体悟,就总能收获灵感。
周京新还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专业的知识分享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