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必须与时代对话
Hi:你如何看待“新水墨”或“当代水墨”这样的概念?
杜:说实话,我不太清楚这些概念具体是谁提出的,也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个说法很多年前就出现了,甚至有人把吴冠中先生也归入“新水墨”的范畴,大概是因为他的作品与传统国画很不一样。
但我觉得这些标签并不确切。叫“当代水墨”也好,其他什么名称也罢,其实并不重要。关键不在于你属于什么流派,而在于你的作画逻辑和思维方式,在于你如何思考和工作。名称本身解决不了问题。
Hi:那你认为在当代,水墨艺术最独特的价值和挑战是什么?
杜:中国传统绘画体系非常完整、稳定,但也非常沉重。它有着深厚的传统包袱,这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但同时也带来挑战。为什么日本和韩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发展出像“物派”或“单色绘画”那样具有现代性的艺术形态,而中国没有。可能因为他们是儒家文化圈的边缘,反而更容易轻装上阵。
中国画体系太完备了,所以要实现现代转型需要更长时间的消化和突破。但我认为这个转型是必然的。如果传统不进入现代性,它就失去了生命力。艺术必须尊重身体并保持开放的状态。必须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进行重新反思和整理,才能产生新的价值。
Hi:本次展览之后,是否有新的创作计划或探索方向可以与我们分享?
杜:暂时不会有太大的转变。现有的两个创作方向——海和石——还需要继续深入。展览是审视自己的机会,只有在展厅里看到作品的整体呈现,才能真正检讨自己的创作。
我会继续推进现有的探索。当然也可能会有新的题材出现。题材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它们能为我提供构建空间能量的基础,让我的艺术语言更深入。不同的题材会有一些不同的体验和重新打开的可能。
(来源:Hi艺术 沈冀星)
画家简介
杜小同,1972年生于陕西富平,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室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苏省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