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当油彩的厚重肌理如工业锈迹般凝结在画布上,当金属的冷硬轮廓与织物的褶皱在光影里悄然呼吸,张振江的绘画便成了一场关于“国之重器”的视觉咏叹。那些承载着时代力量的工业造物——深海钻井平台、火星车、蒸汽机车、航空母舰,在他笔下并非冰冷的机械复刻,而是被颜料与材料焐热的精神图腾,每一道笔触都似时光凿刻的纹路,每一抹色彩都涌动着科技与人文碰撞的潮汐。
重器·海洋石油981
布面油画
353x200cm
2019年
他惯以综合材料为墨,将织物的褶皱、金属的碎片、旧纸的纹理揉进油彩肌理。画布不再是平面容器,更像是工业文明的“考古现场”:厚涂的颜料堆叠出钢铁硬度,边缘却被刮刀轻轻刮出柔软晕染,恰似机械外壳下暗藏的人性温度;偶尔嵌入的织物带着岁月褶皱,与泼洒色点交织,让器物轮廓仿佛从时光深处浮现,既有工业造物的精密,又带着被记忆摩挲的斑驳。这种材料的碰撞与融合,令每幅作品都成了可触摸的“物质诗篇”,金属的冷、织物的暖、颜料的绵密,在画布上共振出工业文明的脉搏。
山·相No.4-荒芜略有蹊
综合材料
180x120cm
2025年
色彩是他笔下情绪的河流。那烧灼般的红,曾在坦克背景里翻涌成力量漩涡,也在钻井平台钢铁结构上凝成时代勋章;深海般的蓝,裹挟着航母周围浪涛,又在航天器画面里晕染出宇宙浩渺;还有蒸汽机车身上沉郁的铁灰,像被时光氧化的记忆,局部却透出暖黄光,如同工业齿轮转动时溅出的火星。这些主观色彩并非对现实的摹写,而是精神的外化:红是创造的炽热,蓝是探索的深邃,灰是历史的沉淀,它们彼此渗透、碰撞,在画布织就科技与人文对话的光谱。
国之器·图像志之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