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是专家,我来是两个目的,一个就是来祝贺陆主席展览在江西宜春开幕圆满成功,另外一个是向宜春美术馆学习。宜春美术馆在业界的口碑非常好,馆长有情怀有担当,我去年就专门来过宜春美术馆,来了之后我就感到作为为艺术家服务的美术馆从业者,我觉得是后生可畏,非常敬佩。
陆主席是江苏的,他更是全国的,他身上流淌的是江南才子特有的温润与敏锐,看他画的一马平川,就那么一条线,但是我们纵横地来看,他画出了诗意,画出了意境,画出了自己的艺术面貌、语言面貌。我这次来是看得最多的一次,因为在去年年底我们邀请了陆主席以及17个全国的油画家集聚在我们常州西太湖美术馆,不光是专业的学者对陆主席的画情有独钟、赞赏,老百姓站在他的画前也是久久驻足。他们在评这个画,说是“你看陆主席的画,他用的颜料很少。”我就觉得尽管这是一个业余的人说的话,说明他也在研究,也在看。很多人站在他的画前,特别喜欢,特别赞赏。所以这次到宜春来看到这么多画,我们真是大饱眼福,我说我们常州都没有把陆主席专门请过去办一个个展。我们当然要跟陆主席商量,一个是办个展,另外一个明年是刘海粟诞辰130周年,我们也想做一个全国的油画邀请展,还是要陆主席给我们支持。我也非常希望宜春的画家能够到我们那里去走一走或者办一个展览,我们也往这边来走一走,加强宜春常州两地的交流交往。我就简单说到这里,主要是祝贺陆主席,后面还有很多专家要讲话,谢谢!
封治国:谢谢张馆长。今天正好中国文联的领导到江西,这两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对江西都非常重视,品昌校长、杨震老师,为了这次展览多次通话,江西省文联副主席王东教授和另外几位美协副主席都是早上专程从南昌坐高铁赶过来,向陆老师的展览表示祝贺。接下来请我们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王东老师发言。
王东(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协副主席、华东交大艺术学院院长):
首先祝贺陆主席的作品展在这里成功开展,感谢陆主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治国老师在开幕式上的发言,我认认真真听了,非常有同感。
在认真欣赏陆主席创作的这批油画风景作品时,我感到“平林之美”依然在被当代艺术家不断地演绎出新的精彩。陆主席的作品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低俯、舒然、半隐”的场景感,把我们的情绪拉回到朴实、平静和自然的这条基准线上,人的视线和心气回到一种中和之境。它是一种低俯的、可栖居的审美体验,是可以坐在那里,可以去慢慢享受的;它又是一种低俯的超越,我能够从作品中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家对家乡土地的深爱,对作品艺术性、文化性、符号识别度等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如作品中大面积的“留白”处理,边缘线的强化,元素的选择等,有滋有味。
封治国:请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江西省画院的陈罡老师发言。
陈罡(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江西书画院专职画家):
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陆老师,感谢封老师对江西美术的关爱和支持。今天看展览,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边看边想起来了中国传统绘画里面的一个著名画家,刚才其实几位老师也谈到了,就是元代的倪瓒(倪云林)。在我们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个标准,能、妙、神、逸,就是能品、妙品、神品、逸品。一般我们把倪瓒作为逸品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当然之后还有八大山人,但倪瓒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有几点,首先倪瓒画面的构图基本上都是平远构图。陆老师的作品,我看了基本上90%都是平远构图,这是从画面图式上相通的地方。第二个其实我觉得更相通的地方是什么?是那种生命感的相通,包括他的审美理想的一种相通。像这个逸品基本上定义的就是体现这个画家独特的个性与自由精神,他需要有这种深奥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尤其是超越技术层面传达作者的一种生命感,我觉得这是陆老师和倪瓒,我在看展览的过程当中能感受到的很重要的一点。
我尤其发现陆老师画的这个树特别有特色,特别具有写意性,特别是像中国传统山水,尤其是元代山水笔性的那种书写感,也包括了传达生命感的一种状态。包括那几张雪景,那种泥土跟雪融合在一起的,类似中国传统绘画山水技法里面有些描法,用笔在宣纸上面揉擦出来的形成的“皴”。油画相对来说,因为材质的不同,笔性的不同,但是我能感受到跟中国传统绘画的皴法的感觉是一脉相承的。整个从展览的这种画面气息来看,就特别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意象性,无论是笔法,还是画面的气息精神的状态。我还发现陆老师特别具有这种文人气,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定是做了很多很深入的一些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画面上的一种气息,我觉得这种力量是非常大的。我就简单说这么几点,谢谢陆老师。
封治国:因为学兵老师刚才在开幕式上已经发过言了,我们节约时间,请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来自傅抱石的故乡的新余美协主席张浔军老师。
张浔军(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新余市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