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当代艺术创作的纷繁图景中,尚莹辉的绘画实践宛若一股深邃而温润的潜流。她不事喧嚣,不逐时风,其艺术并非某种宣言或主义的附庸,而是一场持续向内探索、又不断向外延展的精神修行。她将身心投入自然,又将自然纳入胸怀,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古老箴言的当代实践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从容路径。
生活的磨砺与学院教育的浸润,让尚莹辉得以纯粹地直面绘画与内心。“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她的创作始终遵循内心指引,将对生活的感受、对万物的审美体悟,转化为笔下的艺术形态。写生是她创作的核心源泉,并非简单复刻物象,而是在自然的时空场域里,从精神层面对物象进行全方位观照,领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渗透的精神联系,再通过对空间、造型、笔墨的重新归纳整理来表现对象。这种主客观的融合与审美重组,让作品拥有了内在气质与生命力,恰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生动诠释,每一幅写生佳作,都可作为独立艺术品,传递出她彼时彼地最真切的感受。
在空间表现上,尚莹辉展现出独到的融合智慧。架上绘画的空间是根本,东西方绘画对空间的理解各有千秋,东方是充满参与感、以时间为轴的行走空间,西方是具科学性与逻辑性的旁观空间。她在强化结构与画面构成的基础上,将东方行走空间的代入感与西方焦点透视的视觉因素相融合。于是,她的作品既有行走游观空间的丰富性与时间性,又有西方绘画空间营造的视觉力量,俯视与平视在空间原则下并存互补,为画面带来新形式与丰富视觉效果的可能,打破了单一空间表现的桎梏,拓展了绘画空间的表现力。
对画面形式与节奏的把握,是尚莹辉艺术创作的又一亮点。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构成特点与形式感,创作时,她将所见所感提炼升华,强调形、势、空间秩序以及色彩间的联系与对比,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图式结构与画面构成。这种秩序,是直觉与本能的迸发,是对绘画本体的内向思维与审视,是绘画技术语言的锤炼设计,更是视觉维度里生命体悟的升华。它并非单纯的技术呈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她对世界独特的理解与认知,使画面充满语言个性,引领观者进入她营造的画面秩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