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画学院在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转型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这种转型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
丘挺:如何在坚守艺术本体价值的同时积极应对社会文化需求、科技浪潮与多元价值,是艺术院校转型的核心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调整。一是强调课程体系中“根源性知识”的构建,在坚实的笔墨、书法、写生、文史等传统基础训练中,强化学生对中国画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二是积极引入具有学科交叉特点和社会服务导向的课程模块,如水墨与数字影像、AI图像生成与传统笔墨语言之间关系的研究等,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创作维度;三是推动“美丽中国”叙事、水墨介入国家文化战略、大型展览创作实践等,强化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主题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四是在科研方向上密切跟进社会现实与时代命题,鼓励教师与学生在传统技法研究之外,探索具有时代视觉样式和国际表达能力的水墨创作语言。
2025年3月,“传移模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开幕
问:中国画学院在学校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丘挺:中国画学院是是体现中国画、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历史最悠久、传承最深厚的学科。如何回应时代需求、深化传统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是当前最紧迫的课题。为此,学院正着力加强对中国画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聚焦笔墨理法等本体课题,探索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的学科定位与艺术走向。未来,学院将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中心”、“当代水墨研究中心”等专业平台,推动课题研究、展览项目、教学实践三位一体发展,以中心协同方式聚焦中国画发展中的关键议题。
问:中国画学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丘挺:中国画学院始终将本科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置于院系工作的核心地位,并围绕“以教为本、以本为本”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而系统的措施。学院明确规定,重要的学科带头人和核心教授必须承担大量本科课时,切实提升本科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含量。同时,学院还安排部分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全面参与学生成长过程。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教学原则,尤其在本科四年级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考察阶段,采取全体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的模式,确保毕业创作的质量控制与学术引导,构建起一个以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教师团队为支撑的教学组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