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油画80x80cm
2025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长春,我遇到了恩师益友,一边教书一边创作,这种并行之路为我塑造了更深的艺术认知。那些年里,《小河边的白桦》里的四季,《秋桦》的风声,《阳光下的白桦》那闪动的光影,都成为了我作品里的主角。白桦林里,冷色与亮调的微妙交织,线条的动静韵律,灌注着对生命力的礼赞。长春的白桦,成为我连接都市与乡野的符号,是我对家园记忆的回应,我笔下捕捉的那股倔强的白桦风骨——从田间地头,到都市景观,再到整个黑土大地——浓烈映射着来自北方的诗意。
郑光旭《林中野味》
布面油画60x35cm
2025年
再次打开画箱,眼前的生活便是现成的构图:相比于马路上的人流熙攘,林间晨雾悄然交融,城市里的泥土与野外生机与此刻画面的呼吸异常合拍。在这次写生的作品《盛夏之南湖白桦林》与《林中野味》中,白桦的挺拔是空间的筋骨,林中点缀的光影,是画面最动人的血肉,树干里透出细微暖意,叶片点染着鲜活黄绿,远方融作一片温和灰蓝;而城市林间的野趣,也化作案头生机,进入我的画中。我在写生与教学里,一直强调要捕捉在生活瞬间里所赋予的生机。长春的白桦,就是都市中坚韧生长的诗意生机,它像种子,把东北人的热忱与乡土的根性深深植进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二、北至黑河:界江之畔的静谧蓝灰色
一路向北,窗外景致开阔平坦,直入边境线。车抵黑河,空气也陡然清冽。黑龙江在前面铺开,像一块巨大的灰玉带慢慢往前流淌,对岸的房檐树冠时隐时现。云层低回,湿润的空气滤去炽热的阳光,为天地覆上一层沉静的蓝灰纱幕。伫立界畔,听沉稳的江流,心绪自然平静,这是北地边境独有的氛围。
郑光旭《黑河岸边的小码头》
布面油画45x30cm
2025年
岸边的房舍与人影是宁静中温暖灵动的音符。我们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空气里弥漫着蒸腾的热气,摊贩叫卖的竹筐里,新起的土豆裹着湿润黏稠的黑土,那份实诚的被土地孕育的分量直抵手心。北地的风貌,沉静而利落——岸边码头、木刻楞房,活蹦乱跳,神采飞溅。我们急切地在画布上、在速写纸上捕捉这些“神气”,我们抓取的不仅是形貌,更是黑土地的生活色彩。这种感受沉淀到了《盛夏之黑河风情园》《雨中的木刻楞房》《黑河岸边的小码头》的创作中,兼具在地的形态与情感的共鸣。在作品《风中的黑河白桦林》《黑河风情园的林荫桥》中,江面浩渺,云影低垂,岸边屋舍错落,桥头市声喧闹。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北疆边境独有的、值得探寻的另一番地域色彩与风貌。
郑光旭《盛夏之黑河风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