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抗战印记丨吴磊:沂蒙红·“心”传承

抗战印记丨吴磊:沂蒙红·“心”传承
2025-09-27 16:26: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华网山东报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礼赞英雄精神,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共同推出“致敬!老兵——抗战印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书画艺术历来是传承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形式,创造性融合书画艺术与AI技术,结合动态化书画等创新形式,让静态画作“跃然屏上”,并邀请多位著名画家,讲述红色艺术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激励今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让英雄的事迹永不褪色,让历史的回响永续传承。

——编者按

一幅《沂蒙山・薪火相传》中,藏着多少沂蒙老区的烽火记忆,多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红色基因,多少红嫂与战士的英雄往事,又藏着多少对孩童接续精神血脉的殷切期盼?观者驻足画前,不必刻意探寻,便会被那满幅的赤诚牵引,悄然触碰到沂蒙大地深处,那份从未冷却的滚烫灵魂。

近日,本网《抗战印记》栏目专访山东师范大学吴磊教授,探寻《沂蒙山・薪火相传》这幅工笔重彩佳作将沂蒙的烽火岁月与赤子初心融进朱砂色的奥秘。

图片1.jpg

吴磊《沂蒙山薪火相传》210cm✕188cm

满纸朱砂红:从矿物色泽到红色基因

凝视《沂蒙山·薪火相传》,没有一处能躲开那抹“淌”满画面的红。

这红不是画室里随手调出的寻常色调,是吴磊特意用天然朱砂与赭石,一点点揉碎、调和,在宣纸上不断尝试,反复调和而成。他认为,红色于他而言,从不是轻飘飘的装饰色,而是“能摸到历史温度的精神底色”——多一分赭石则显暗,少一分朱砂又失魂,反复尝试,才定下最贴合心意的色泽。

那朱砂的赤红,带着矿物独有的温润与厚重,将烽火年代的热血气叠进了纸里:晕在沂蒙战士的红头巾上,那红便成了暗夜中的火种,亮得心里发暖;隐在背景的山峦轮廓里,那红又似沂蒙大地浸着的英雄血,沉得鼻尖发酸;就连现代孩童校服纹路里,也框进了几块红格花纹,像红色基因在新一代身上悄然发芽。

图片2.jpg

《沂蒙山薪火相传》创作过程

“这红里藏着沂蒙人的魂。”在吴磊心里,这满纸的红是沂蒙红色文化最鲜活的具象——是红嫂们与伤员胸膛里滚烫的赤诚;是战士举旗冲锋时眼底坚定的信仰;是“党政军民生死与共、党群干群水乳交融”在岁月里凝结成的精神印记。

更重要的是,这份红还藏着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与生活期盼。“红色所代表的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人忆“红”——儿时过年贴的红春联、挂的红灯笼、家家户户窗棂上的红剪纸。那是中国人对“红红火火”最朴素的向往,是对美好生活最直白的追求。所以他画得格外用心,一笔一画都带着敬畏。他想让这份红,不仅能“立”在纸上,承载沂蒙的记忆,更能走进观者心里,唤起大家对红色文化的亲近。让人们懂得:红,是先辈的热血,是文化的根脉,更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许。

两只隔空手:跨时空的“心”形传承

目光落在画面右下角,最让人挪不开眼的,是那组跨越了时空的“心形动作”——右侧的现代小女孩,穿着浅蓝色的现代校服,马尾辫上红头绳连接着历史;左侧的沂蒙女孩,裹着沂蒙老区特有的红色粗布短褂,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坚定。

图片

《沂蒙山薪火相传》局部

关键词:吴磊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