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于9月25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今日美术馆共同主办,悦阳空间协办。展览展出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的水墨、陶艺、油画、版画、雕塑、线描手稿和纤维艺术等作品共计200余件,大部分为近年新作。展览由王鲁湘担任学术主持,曾辉担任策展人,晏燕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党支部书记周爱民担任执行策展人。展览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二层,将持续至11月2日。
学术主持王鲁湘为展览撰写前言,从“光华之路”“庄萨精神”“图形想象”“和平图腾”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刘巨德先生的艺术道路和艺术理念,介绍梳理了清华美院“光华路学派”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刘巨德艺术的精神来源,指出刘巨德的哲学观与方法论在他的创作中如何圆融自洽,从而使作品获得爆发性的艺术能量,评价了刘巨德艺术深厚的文化意义。
——编者按
王鲁湘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一
说起刘巨德,必然要在一个较为宏大的美术史叙事背景下,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生长发育的逻辑中来寻找他的定位。
发轫于欧洲的现代主义其实在20世纪上半叶就强势进入了中国,而且在中国新兴的高等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青年艺术家吸引力巨大,也涌现出了一些主张现代主义艺术纲领的社团,庞薰琹就是其中非常活跃的一员。他们中的佼佼者,随后又去了欧洲留学。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现代主义艺术已渗入出版业、影剧界和时尚圈,成为一种中国式摩登艺术的实验场。张光宇就是这群活跃于沪宁地区的“吉普赛”艺术家群体的代表。在延安,也有张仃这样的艺术家,在鲁艺的课堂上谈毕加索和马蒂斯,而且在延安的室内装饰、舞台演出和大生产成果展示中,大胆引入现代主义艺术风格,被从法国留学回国的诗人艾青惊呼为“摩登”!我们知道,“摩登”就是“现代”的音译。
《凌空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