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穿梭历史的人文原乡丨“时间之流——袁武历史人物画作品展”在上海开展,展期至11月2日

穿梭历史的人文原乡丨“时间之流——袁武历史人物画作品展”在上海开展,展期至11月2日
2025-10-04 12:01:4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纸本设色366×290cm

2011年

从《大山水系列之在朱耷山水上耕种》起始及至《大江东去系列》《百年肖像系列》的视觉位移,是在于将人物落实于千年山水传统的时空架构上获得一种现实与历史对话的结构性力量,在时空错置的对位上揭示某种意义诠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让主题演绎寻求更为多元开放的公共性表达。毁誉臧否,青山为证;黄钟大吕,空谷回响!

文化人物肖像系列无疑是近十年来袁武绘画创作的荦荦大端,也是他创作黄金期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大山水系列之在朱耷山水上耕种》里农民与山水背景的违和与抵牾生成了一种具反讽意味的设问,那么《大江东去系列》《百年肖像系列》里文化人物与山水背景之间的连接则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大地关系的“袁武的观看”,正如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无论是早期袁武东北系列作品里惆怅与冀望交织的意绪,还是《人流》《大山水系列之在朱耷山水上耕种》的凝视,袁武用“吾土吾民”的那种深切的情感作为一直维系作品审美表现的底色。而《大江东去系列》《百年肖像系列》让“袁武的观看”有机地完成从感性、知性走向理性自觉和创作思维的境界升华。正如前所述,从艺术家个体的人道主义情感与意识转化为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情怀的文化立场。

这里的“山水”不是地理的山水而是文化的山水,寄寓着艺术家对文化山水的精神守望。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胡适、鲁迅、梁漱溟、巴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袁武将现代史上的这些叱咤风云的文化人物,消弭掉线性表达的特定的“时间性”表征,置于“山水千古”的跨时空背景构架中,通过解构的方法(如大笔粗墨简率涂写于山水背景),析解出一种“间离性”的观看和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折射出人物表现的跨时空的精神喻义和人性的共同情感渊薮,还是一种更为深广的追寻精神原乡的“文化乡愁”和人文意识体现,最终,这种独特的图式语言生成了一种主题演绎的“结构性力量”。

10~1.jpg

袁武在工作室创作《大肖像系列》作品

近年来,袁武不停息地进行着文化人物肖像的创作。他把视线位移到离我们并不久远年代逝去的一批知识分子上。我曾在一视频里看见袁武贴在他工作室墙壁上的“他们”:叶企孙、顾准、曾韶仑、翦伯赞、陈梦家、傅雷、吴宓、梁思成、冯喆、杨朔……那些我们熟悉或并不熟悉的名字,那些巨幅画像上的人物大特写宛如穿过时间雾障的“荷鲁斯之眼”直逼我们心灵,发出灵魂的拷问。

袁武将这些群像布满墙壁(而非单独作画),在我想来,他在创作中或然常在“他们”眼前踱步、踯躅、苦闷、思索。这样的场景不断蓄积着艺术家内心涌动的情绪,也不断“纯化”他画面的构成。“照片”式的“空筐结构”已然成为一种具有包裹情感的“内形式”,仿佛是一幅幅充满历史记忆的图像文献,进而产生了图像学意义上的释读空间。

如果说,罗中立40年前打破肖像尺度的程序,以巨幅创作的《父亲》揭示了对特定时期中国农村群体命运的人文关怀和深切情感,那么袁武的这组知识分子群像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镜像和生命叙事,是悲怆的情绪向充满悲悯的哲学冥想的转向。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警示:“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袁武正是以冷厉而静穆的绘画回应了这样直抵灵魂的叩问。于此,“人与事物的遭遇之处”,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袁武是一个寻找孤独的行者!作为有着理想与使命的艺术家,他在时代羁旅中——仍坚定地探索着人性的光辉。

里尔克诗曰:“世界很大,但它在我们心中深似海”。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作者)对于这种将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连接起来的意识描述为“内心空间的广阔性”,其实中国人早就有豪迈之言:天地即吾庐。袁武的绘画以其宏魄、以其大墨书写和诠释了“天、地、人”的关系,洋洋大观,不一而足。摭拾一二,爰以为文。

文/徐明松,来源:上海中国画院)

作品欣赏

3~1.jpg

鲁迅

纸本水墨300×200cm

2023年

11~1.jpg

大肖像系列:潘天寿

关键词:袁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