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去工地的那次采风,最打动我的不是轰鸣的机器,而是角落里那个躬身打冲击钻的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安全帽上沾满了泥灰,可专注盯着器械的眼神,却像有光在闪。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每个人都像一粒尘,落在人群里不起眼,可一旦沉下心实干,就能透出自己的光。这便是《尘光》最初的灵感。
作品局部
构图时,我刻意让人物占据画面核心,躬身前倾、用力的弧度里充满了张力,像极了盘古开天地时的姿态——没有神话里的惊天动地,却有凡人在建中“劈开”阻碍的韧劲。我抛却复杂的背景,只留下斑驳的墙面和现场的散落物,让“尘”的质朴包裹着他,反而更能凸显那份不事张扬的力量感。
作品局部
在画面的处理上,我抛却常见工笔画的细腻、唯美,转而强化人物造型感,使画面充满张力、力量感和厚重感。主体部分深入刻画,强化松紧对比。建设者紧绷的肌肉线条、被工装勒出的褶皱、因发力而微颤的指尖,我都用扎实的笔墨一一勾勒。他身上的红色工装,我没有调得鲜亮,而是添了几分尘土的灰度,让色彩既有工人的热忱,又带着工地的质朴。这抹红在沉暗的背景里格外醒目,就像建设者在“尘”的包裹中透出的“光”——不耀眼,却足够坚定,足以照亮自己的岗位,也为画面增添了言犹未尽的的象征性。
作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