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国宝·发现》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其命惟新》,介绍了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由广东与新疆两地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巨幅国画《大美天山》。
10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是本届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东省作为主宾省联合香港、澳门共同举办。作为文化周的重头戏,“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25上海)”10月18日与文化周同期开幕,展出约800件(套)广东美术代表性精品力作。巨幅国画《大美天山》在本次展览上首次公开亮相,引起巨大反响。
《大美天山》高3米,长16米,是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是广东省文联“文化润疆”项目的重要组成,由广东省文联、新疆文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联合发起,广东美术家协会与新疆美术家协会共同策划组织。创作团队阵容雄厚,由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领衔,汇集了广美中国画学院院长许敦平、副院长刘文东,广美附中高级讲师杨峻等骨干力量,并邀请新疆当地多名民族艺术家共同参与。
百年求索:从方寸十香园到万里艺术路
这一片从天山脚下生长出来的青绿,不张扬不刺眼,却在笔墨中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而“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画?”这个问题,需要从一百年前说起。
镜头转向广州海珠区那条寻常小巷里的十香园。这里是岭南画派的萌发地。一百多年前,居廉、居巢在这里设帐授徒,打破传统笔墨程式,开创“撞水撞粉”之法。
正是从这片方寸天地,走出了高剑父、陈树人等少年,他们开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百年探索。“写生”这面鲜明的旗帜,从此贯穿了整个世纪的艺术旅程。它紧密的跟100年来中国这个历史大变革连在一起,艺术也是为了革命,也是为了救国,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
时代召唤:文化润疆下的艺术使命
百年后的今天,创作的种子在广州再次萌发。
以艺术的力量,为大美新疆留下一件传世之作,基于中国文联联合新疆及全国对口援疆的19个省市文联开展的“文化润疆”协作机制,广东省文联与省美协牵头,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创一幅反映新时代新疆新貌的巨作《大美天山》的计划应运而生。
粤疆人民团结一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创作的原点。
作品请横屏欣赏
《大美天山》全图
扎根生活:速写本与顺口溜里的“情感温度”
艺术的生命力,永远来自真实的土地。
今年7月,粤疆两地画家共同赴疆采风一周。从草原到天山天池,从兰新高铁到果子沟大桥,创作团队用眼睛、画笔和心灵感受新疆。将采风中的真实场景,化为有画面的血肉。画中连绵的、根系相连的云杉,是“天山云杉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艺术化身,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