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朱长元 | 艺术作品的国际语言是便于全球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

朱长元 | 艺术作品的国际语言是便于全球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
2025-10-30 15:40:5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我的市场经验告诉我,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流通,无论是国际画廊,还是拍卖行,或者经纪人,都会首先考虑作品的“国际语言”,然后才会考量作品的价值与市场的适应性。

所谓作品的国际语言,就是指能超越国界、文化与语言障碍,并被全球观众普遍感知、理解并产生共鸣的核心表达体系,本质即作品中“不分人种肤色所共通的情感、通用的形式逻辑与普世的价值内核”。

我们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一般都不会去想这种作品语言的国际化问题,同时也确实不影响其作品进入区域性市场的流通。但是,如果你的作品一旦要进入全球市场流通,往往就会因为这种“语言”问题,最终变成市场筛选的一种障碍。

艺术家怎样创作,是每个艺术家自己的事情,它不妨碍我就构成作品“国际语言”的几个核心要素进行介绍:

一是具有强烈心理暗示作用的作品色彩,它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沟通单位之一,如同语言中的“字母”和“单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的解读会有细微差别,如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东方可能代表哀悼。但是,各种色彩在人的诸多基本情感上又是相通的。比如红色的激情、危险、爱、愤怒;蓝色:冷静、忧郁、深邃、稳定;绿色的自然、生命、和平、生机;黄色的快乐、活力、警告、光明等诸如此类。

二是作品线条的质感直接传达出来的情绪,比如粗重、尖锐线条的力量、紧张、愤怒;轻柔、弯曲的线条的优雅、宁静、愉悦;破碎、混乱的线条的焦虑、不安、混乱。

三是作品的构图,几何形状具有稳定、抽象和理性的感觉,容易被普遍识别;有机形态源于自然,给人以生命感、流动感和不确定感。尤其是物体在画面中的安排方式,会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感受。平衡与对称的稳定、和谐、庄严;不平衡与倾斜的动感、紧张、戏剧性:强烈的明暗对比的戏剧性、冲突、明确;柔和渐变的宁静、神秘、柔和等。

四是作品主题与内容,比如人类普遍的情感:爱、悲伤、喜悦、恐惧、孤独、希望。无论是哪种文化背景,人们都能从一幅描绘母亲怀抱孩子的画作中感受到温暖,或从一幅表现孤独背影的画作中体会到寂寥;人类境况与生命循环:生、老、病、死、斗争、庆典,这些是每个社会都共同经历的主题;自然与世界:山川、河流、树木、天空、海洋,自然景观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对其的敬畏与赞美是相通的;神话与原型:虽然具体故事不同,但诸如“英雄”、“恶魔”、“智者”、“大地之母”等原型形象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对应,具有普遍的心理共鸣。

我们说作品的“国际语言”,其目的就是实现国际化的沟通,当艺术摆脱对具体物象的精确描绘,转向对色彩、线条和形式本身的表现时,它更容易触及纯粹的情感层面。比如马克·罗斯科的色域绘画,不依赖任何叙事,仅凭大面积的色彩就能营造出或宁静、或悲怆的宏大氛围。

重要的艺术运动,如文艺复兴、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通过展览、出版物和艺术家的国际交流,成为了全球艺术界共享的“词汇库”和“语法体系”。一个了解艺术史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大致理解一幅立体主义或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朱长元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