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吕峻涛 | 心安之处,便是灵魂原乡

吕峻涛 | 心安之处,便是灵魂原乡
2025-10-31 14:49: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1.jpg

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个安放的所在。这个地方,或许是炊烟袅袅的故土,或许是某个让你愿意托付终身的人,或许是某个回首山河皆是你的深秋,又或许,是某个让灵魂为之震颤的隐秘角落。

我总以为,无论将心安放于何处,那都是一种精神的皈依,一种漂泊后的抵达。白居易曾轻叹:“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在颠沛流离中亦唱和:“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些话语,听来潇洒,实则尽是千帆过尽的释然,是风雨洗礼后的通透。

倘若一个人,不曾经历过精疲力尽的奔波,不曾有过头破血流的碰撞,不曾品尝挫折失败的苦涩,不曾体会无可奈何的放弃,不曾感受繁华落尽的沉寂,也不曾咀嚼殊死抗争后的剧痛,那么他的心,便如同水流中的浮萍,无根无依,永远找不到可以沉潜的河床,不可能有真正的安放之所。

2~1.jpg

《落雪》68×68cm吕峻涛国画

唯有清楚地知晓自己的来路,记得途中那些迷乱人眼的“花花草草”,那些伪装的陷阱、暗处的算计,那些数不尽的坎坎坷坷、坑坑洼洼,才可能在某一次竭尽全力的爬坡上岸后,于寂静中舔舐伤口时,蓦然了悟:所谓的功名利禄、富贵强势,不过是身外之物,其本质,淡如天际浮云,轻若过眼烟云。

于是,喧嚣的尽头,是沉默。是“看透不说透”的涵养,是“看惯不怪”的从容,是于无声处积蓄力量的隐忍。一颗心,被人生的苦酒反复浸泡,被无尽的委屈与苦难生生撑大,它便会懂得筛选,学会舍弃。它将那些与自身内核无关的沉重,一一卸下,轻轻放走。

于是,心,释然了,轻盈了。它会觉得,人生所有的苦累挣扎,比起此刻内心的自在与澄明,都显得那么多余,那么累赘。终于,这颗心安稳地、笃定地,落在了“真实自我”的基石之上。它明白,自己被熬煮过、被煎迫过,却不再是一堆被榨干后废弃的药渣,而是被岁月与经历打磨成的一颗圆润的石头。它外表温润,内里却坚硬无比,从此,任凭风云变幻,云起潮涌,都能从从容容,淡然处之。

3~1.jpg

《静雪》68×68cm吕峻涛国画

我常常思忖,我们如此努力地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活着”这个生物性的状态吗?可是,为了这最基本的“活着”,我们需要食物、衣物、居所。这些生存的必需品,不会凭空而来,需要我们用双手去“抠”、去“抓”、去“挖”、去“争”。于是,人世间便衍生出无休止的争斗、抢夺、厮杀、占有与攀比。

于是,“活着”本身,便已是一场腥风血雨。心念随之起伏,永无止境。直到有一天,我们斗怕了,争累了,终于明白:在我们得以吃饱穿暖之后,那些被我们无休止占用的额外资源,除了不断喂养我们与同类之间那自我膨胀的贪欲之外,其余皆是负累。而这些多余的贪念,恰恰是点燃他人眼红与愤怒的火种。如此,人心便永远漂浮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与担忧之中,处处提防,时时戒备,身心俱疲,乃至过劳而亡。

关键词:吕峻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