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世界中,总有人以独特姿态和不懈追求,书写自己的艺术人生。王一飞以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及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成为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领域和高等艺术教育界的翘楚。他的艺术轨迹,汇成了一部融合艺术创作、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精彩篇章。

王一飞老师创作中
艺术启蒙:家庭浸润,早期奠基
王一飞的艺术基因,自幼萌发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其母辛勤投身绘画事业,刻苦创作,为他营造了充满艺术气息的成长环境。少年时在太原市少年宫,他师从郭诚意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从树石法:鹿角、蟹爪、斧劈皴、披麻皴等传统笔墨技法入手,进行系统研习。虽因年幼而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尚显稚嫩,但其少时的笔墨修习之功已为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童子功绘画基础。

《山河新装-红旗渠修造记》 235cm x 226cm 2024年
国美求学:名师云集,技艺精进
初中毕业后,王一飞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山西省文化艺术学校中国画专业。在山艺的四年学习中,其师受益于浙江美术学院的进修学习,为王一飞带回了浙美宋忠元、顾生岳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独特文脉与绘画艺术思想。虽远在北方,但深受来自浙江杭州的传统绘画文脉熏染,王一飞立志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这一决定即成为他艺术生涯的关键转折。
1994年,王一飞如愿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时任班主任的唐勇力教授注重素描造型教学,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为他提升造型能力;尉晓榕、冯远等先生的笔墨与写意课程,则拓宽了他对传统笔墨精神的认知。王一飞大三时,已退休的顾生岳先生被时任中国画系副主任和班主任的唐勇力教授请回教授工笔重彩人物画课程,王一飞感念顾老艺术精神与艺术知识之珍贵,日夜钻研不敢有所停歇,即于此期,艺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科毕业之际,王一飞获书法专业辅修机会,在祝遂之等先生悉心教导下学习书法、篆刻,深刻理解了赵孟頫“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理论的核心精神,丰富了对中国画笔墨内涵的理解,这段难忘的学习历程进一步完善了其技法系统,并为日后的创作注入了深厚文化底蕴,使其作品更具书卷气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36cm x 60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