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刘云丨以湖山风月为引,疗愈现代人心的乡愁

刘云丨以湖山风月为引,疗愈现代人心的乡愁
2025-11-05 13:49: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山、湖、树、风、月……背景是江南故园的氤氲水汽。对于刘云,是生命摇篮,也是艺术母题。

从刘云近两年的新作来看,更是一整套安顿身心的生命语法。

当农耕文明逐渐成为记忆,人们普遍陷入一种“集体乡愁”与“精神失根”的现代性焦虑时,刘云的画作不再只是一首牧歌,更像一帖温和的“药引”。它唤醒的不仅是深情,更是一场无声而深远的疗愈。

9.jpg

清岚晓月之一

120cm×118cm×3

纸本彩墨

2017至2019

山与湖

温软的承托,与内心的止观之镜

画前站定,恍惚间失脚跌了进去。那里空气湿润,草木清凉,深吸一口,嘴里沁甜久久不散。再往前走,是水墨泼成的山脉,日升月沉,照着四时轮转的家家户户。

刘云笔下的山,从未试图以险峻奇崛令人望而生畏,更非大漠荒原的一马平川让人心无所依。线条勾勒的,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丘。

绵延起伏的山丘亲切可触,像摇篮,也像温床,充满人情味。这里的山离不开水、庄稼和田垄。即使画面中没有一个人,甚至一只动物,光影深处,人语依然隐隐闪现,炊烟依然袅袅升起。

大地母亲温软的臂弯,构筑成一个视觉上的“安全基地”。在发展心理学中,一个稳定、可及的“安全基地”,是个体探索世界、并能在受挫时获得安抚的前提。刘云画中的山,便提供了这样一种全然的承托、护持与接纳。

这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刻,而是对“内在父母”的艺术构建。让那份被现代生活无限放大的孤独与不安,在此被悄然托住、融化。他将埋葬着父亲的故土,升华为一种永恒的精神庇护,让我们的每一次凝视,仿佛回归生命最初的摇篮。

10.jpg

冬天的雪

150cm×150cm

布面油画

1989年

八百里洞庭的浩渺,在他笔下收摄为《月魂》《红菱船》《半个月亮》《静静的湖湾》。月光照着水面,湖水轻拍两岸,清冷,洁净,充满日常的神性。

童年独卧小舟,沐浴月光。万籁俱寂,世界只剩下呼吸与存在。将心神锚定于此刻,剥离过去与未来的缠敷。极致的静里,又隐藏着某种神秘的萌动,敏锐到可以听见水溜过小石子的声音。

成年后,他在画室中闭目追忆,将“那面湖水的一切”牵引至笔端。面对记忆中的山水,一次一次进入冥思,进入某种不可言的状态。他努力去揭示这个世界,一个现实又不能再见到的世界。着力而不用力,如空中鸟迹,水中月痕。

对于观者,那片旖旎而沉静的波光,更像一面映照内心的镜子,骤停奔涌思绪。我们得以在精神的湖湾中泊岸,与真实的内在相遇,哪怕只是片刻,恢复内在的秩序与清澈。

11.jpg

霜降之一

关键词:刘云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