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丙烯、油彩及宣纸拓印拼贴等
195×130厘米
2012年
此作品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一、拓,对赵孟頫笔下的《鹊华秋色》华不注山之石进行拓印,在拓的过程中,通过“触感”的痕迹,去感受山石的传统古意章法与现实在场性的时空关联,反思自然,探索传统的山水秩序在当今社会人的感觉问题;二、皴,在这其中,作者将其与传统山水画论中的“十六皴”与现代抽象艺术语言相互融合,在规训与偶发中产生再造艺术语境;三、拼贴,把拓印切割并拼贴、构成不同山石的形态,借鉴汉代画像石的阴刻图像呈现方式,分解华不注山原有的基本形貌。

顾黎明《山水赋——鹊华秋色之六》作品局部
作品尝试解构和拼贴的表现手法,表达现代人在信息图像化时代,对传统、人与自然以及东西方文化语境下杂糅的观看方式,通过一种非线性叙事,呈现出当代人的情感境遇。

顾黎明《山水赋——仿张僧繇“雪山红树图”之一、二、三》
卡纸上色粉、墨、树脂胶等
107×77厘米×3件
2018年
对六朝梁时期的画家张僧繇的《雪山红树图》进行了重新解构。此三联组画与《雪山红树图》同样都为竖向构图,也可以辨认出远景中作为画面主体的巨大山形。只不过原作中完整且连贯的形体被解构,借由拼贴、涂抹、勾勒等多种复杂的方式,重新组成新的空间。

顾黎明《山水赋——仿张僧繇“雪山红树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