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四时花卉、紫曜霞海……
在刚刚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传统岭南文化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为观众呈上一场视觉大观——醒狮、英歌、龙舟等岭南非遗“顶流”与AIGC、VR、AR等技术相互交融;广绣的精美纹样、广珐琅的流光溢彩、嵌瓷的立体拼贴等文化符号,经过创新设计焕发新意,惊艳亮相。

开幕式现场
“本次开幕式将岭南文化的‘魂’——那种开放包容、务实进取、清新活泼的精神气质,通过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手段,编织成一场气势恢宏的现代审美体验。”
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艺术顾问、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告诉记者,开幕式上许多惊艳的舞台艺术装置设计出自广州美术学院(下称“广美”)团队手笔。
作为本届全运会的“创意发动机”,广美团队全面参与开幕式艺术装置设计、场馆整体氛围营造、核心视觉体系设计等方面的任务。
从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爆火全网,到各大体育场馆集体焕新蝶变,艺术家们从古而来,向新而去,选择和提炼最具大众认知度、最能代表岭南生活美学且具有强大视觉张力和转化潜力的元素,并用当代的设计语言重新演绎,构建新时代的“湾区美学”。
“我们努力构建一个‘共情’的场域,让三地民众瞬间感受到‘我们同饮一江水,共享同一种文化基因’,从而强化彼此间血脉相连的文脉联结。”林蓝说。
独具特色的风情
在武术表演中,众演员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施展武艺,与空中动态悬浮的芭蕉叶相呼应,好一幅“雨打芭蕉”的岭南光景!这便是《雨打芭蕉·绿韵岭南》艺术装置作品在舞台上的体现。
这些芭蕉叶的原型出自林蓝的国画作品,广美团队将芭蕉叶元素从中提取出来进行立体化、光电化转化,捕捉雨后芭蕉叶脉垂露的弧度,让表演环节绿意蔓延。

《雨打芭蕉·绿韵岭南》艺术装置中的芭蕉叶,原型取自林蓝的作品

林蓝作品《岭南风情——木棉、芭蕉、蛋花、荔枝》
广美师生团队还为粤剧表演“量身打造”了名为《湾区四时·花灯戏韵》的巨型灯笼戏台。灯笼表面展现的是大湾区四时花卉纹样(如牡丹、木棉、紫荆、莲花等),融汇了广彩、粤绣、广珐琅、嵌瓷等传统工艺精髓进行的再创作,将湾区共有的传统非遗技艺与岭南四时花卉结合起来。
粤剧演员将从一个个灯笼后方登场,光影穿过灯笼表演的纹样,人物与工艺融为一体,将让现场观众产生“戏在画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