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日咖夜酒”是藉书园书店核心的创新商业模式,它是一种将书店、咖啡馆、酒吧与知识付费沙龙相结合的复合经营业态。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书店单一业态和固定营业时间的局限,通过一地多用,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双重高效利用。白天,藉书园是探索科技浪潮的AI沙龙场地,提供咖啡和茶饮服务,满足人们对知识学习和休闲社交的需求;到了夜晚,则以酒佐学,成为思想激荡的学术酒吧,为有深度交流需求的人群提供一个微醺的学习场域。
这种模式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实体书店在当下市场环境中的核心痛点。比如坪效痛点,通过将同一空间在不同时段赋予不同的商业功能,并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藉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产出价值。还有盈利痛点,藉书园的模式将核心盈利点转移到高利润的知识付费活动和体验服务上,使得书店的营收结构更加多元化和稳健。
藉书园的“日咖夜酒”模式代表了一种从“产品”思维向“平台”思维的根本性转变。传统书店的商业逻辑是“销售书籍”这一具体产品,而藉书园的核心商业逻辑则是“连接”和“赋能”。它不再仅仅是提供书籍的“产品方”,而是连接高校教授、AI科学家等知识专家和求知欲强的年轻人群的“平台方”,从知识分享和社交服务中获取收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独特的生存之道。

问:藉书园白天的“日咖”部分,是如何通过AI沙龙吸引并培养济南的第一批AI深度应用者?
答:藉书园在2024年3月率先在济南开启了“日咖”模式下的AI沙龙活动,其目标明确且精准:为济南AI培训市场拓荒,并培养第一批AI深度应用者。这些沙龙活动形式多样,既有付费的专业培训,也有半公益性质的自由交流。活动邀请了多位AI应用专家和培训导师,课程内容紧贴市场需求,涵盖了AI写作、AI赋能办公、新媒体创作(如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多个专业领域。这种务实的培训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学员。自活动开启以来,藉书园已成功吸引超过千位学员,他们成为济南最早一批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人群。此外,线上直播的学员数量更是超过10万+,显示出其强大的线上影响力。
在定价策略上,藉书园也体现了其商业智慧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同时,为了打造“济南AI生态圈”,他们还推出了半公益性质的分享沙龙,会员门票仅需1元,这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鼓励了更多AI小白和爱好者加入,形成了AI学习共同体、生态圈。
问:“夜酒”部分的学术酒吧系列活动呈现出哪些特色?它如何在学术与大众之间架起桥梁?
答:学术酒吧项目是2024年11月开始创办的,得到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等驻济高校教授们的大力支持。它的最大特色在于以轻松的“酒吧”形式承载学术传播,打破了传统讲座的沉闷感和学术与大众的隔阂。学术酒吧既立足经典,又回应现实;既强调思想深度,又保持公众参与的可亲近性,满足了年轻人在非正式场合进行高质量社交的需求,使其成为一个“思想社交场”。整体而言,学术酒吧的系列讲座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人文学术的阐释。这是学术酒吧最重要的学术底色。主讲人往往以传统典籍或文学经典为起点,结合社会热点,尝试让古老的思想对当下现实发声。例如,杨朝明教授从电影《哪吒2》切入,解读儒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张克宾教授以《周易》为纲,论述天地与人生的大义;王蔚教授借《论语》讲述“人间清醒课”,试图让孔子的智慧服务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除此之外,韩品玉教授聚焦《文心雕龙》的“文与道”,揭示文学与思想的关系;苏轼研究专家朱德泉则通过“苏轼在山东”的仕宦经历,探讨文学家与地方文化之间的互动;赵月斌教授则拓展视野,讲述南美魔幻现实主义如何点燃中国文坛。还有学者将学术研究与济南地方文脉结合:刘晓艺教授从《醒世姻缘传》谈济南明水古城,姜波教授分析济南古村落文化。与此同时,中医与心理学主题也纳入“人文学术”的讨论,如孙广仁教授从中医视角解读焦虑与抑郁,张红静教授以MBTI人格分析探讨i人、e人的情绪疗愈。由此可见,这一类讲座并非拘泥于经典的“纯学术”,而是通过学理分析、文化阐释回应当下社会关切。
二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在这一板块,学术酒吧更强调“艺术亲民化”。艺术与美学不再是少数人的殿堂体验,而是可以与生活方式结合的日常智慧。比如,张志元教授提出“美商与财商”的双重修炼,将美学与财富并置;张嫣格教授以《黑神话:悟空》与《只此青绿》为例,展示东方美学在当代的跨界表达;韩源泉教授开设古琴鉴赏课,让年轻人触摸千年清音;刘霏教授从服饰与个人符号入手,探索审美与身份建构的关系;丛新强教授以鲁迅到莫言为线索,追问文学如何回答年轻一代的困惑;诗人桑恒昌、作家郑连根、艺术家郭振宇等则分别从创作灵感、写作秘诀、当代艺术鉴赏入手,使文学与艺术真正走进大众视野。通过这些活动,学术酒吧把高雅的艺术拉回日常,完成了学术与生活的相互渗透。
三是科技与新知的前沿。这一类主题往往涉及数字化时代的热门议题,既关注技术发展,也回应个体成长,尤其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比如,崔超然教授提出“AI觉醒三部曲”,探讨人工智能与人机关系;微信公开课讲师王小胡凭借短视频实战经验,分析新媒体内容的演化逻辑;冯力骏教授则结合新高考的变化,谈如何科学读书与高效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宋琳教授的“血型、交际与财富密码”、旅行家闫实的“极限运动心理学与南北极探险”、苏琪教授的“年轻人情绪与压力管理”、疾控中心专家骆斌的“营养、运动与呼吸改造计划”,这些主题不仅新颖,还直接切合现代都市青年的生存与心理关切。值得一提的是,“艺术+AI”的探讨成为返场热门,顾群业教授连续两场演讲均与此相关;而《哪吒2》山东动漫团队负责人张鲁浙两度拆解影片的“爆火密码”,更让科技与文化交汇成为活动焦点。
从以上三个板块来看,济南学术酒吧已初步形成独特的学术公共空间:它在内容上古今贯通、学科交融;在形式上强调互动与参与;在功能上既是思想交流的场所,也是城市夜间文化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它继承了藉书园“与天下万世共读”的精神基因,把“书香”与“泉城”结合在一起,成为推动济南文化更新与公共空间再造的鲜活案例。

问:除了“日咖夜酒”的知识付费,藉书园书店开业四年来,还举办了一百多场公益读书会,并形成了多个圈层社群。这些社群的建立和运营对于书店的长期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藉书园书店自创建四年以来,秉承“与天下万世共读书”的核心定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已举办公益读书会、新书发布会100余场。这些活动并非大而全,而是精准地聚焦于不同人群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圈层社群,如“电影读书会”、“济南海归读书沙龙”、“单身派对读书会”、“家长领读者”等。
社群的建立和运营对于藉书园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它代表了一种从“流量”到“留量”的经营理念转变。在互联网时代,获取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如何留住现有客户,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成为所有实体商业必须面对的挑战。藉书园通过构建这些精准的圈层社群,为顾客提供了归属感和同频的社交圈,将一次性消费者转化为具有高粘性的长期会员。当顾客在书店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思想交流的伙伴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和口碑传播者,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自我增长的文化生态系统。
此外,藉书园还通过与外部知名品牌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其社群的影响力。例如,它成为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济南分会场,并与知名学者魏新创办的杨柳风学堂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每周二、三、六开设有阅读与写作沙龙。这些合作不仅为藉书园的社群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内容和品牌背书,也为其带来了更多优质的潜在用户,使其品牌在更广的范围内获得认可,这正是其“与天下万世共读书”宏愿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实践。

问:藉书园在阅读推广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努力?尤其是对周永年辑《先正读书诀》的传承和推广,取得了哪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