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谢麟 | 与传统的疏离,绘就执着于艺术的心境

谢麟 | 与传统的疏离,绘就执着于艺术的心境
2025-11-13 14:00: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谢麟曾经做过《广西日报》的美术编辑,也是一位硕果累累的油画家,算是我的同行,也是我研究的对象。品读其作品,可以感受其孤独和优雅,为其写评则让笔者心灵有伴。

作为艺术评论工作者如果一味例举其成果,而弱化对其艺术审美的讨论,则有偷懒嫌疑,但必须强调的是一切荣誉都是对谢麟执着艺术纯粹性的嘉奖,而收藏谢麟的作品则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最佳肯定。

纵览谢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题材广泛、涉猎众多、形式也各有侧重,各臻其妙,所以很难把谢麟归为某一类型的画家,也很难只写某一类作品就能把谢麟说得明白。那就跳出规范式“译注体”的范例,仅以对谢麟作品的感受,抛砖引玉,期待引起讨论。

谢麟《老村印象》

当代很多画家都“结壳”了,还有很多画家钙化了、僵死了,画不下去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受技术所限,一下笔就是“油熟”,愿意画的都是熟练的,不愿意画的都是生疏的,也都是难以做到的,难以做到的也都是有挑战性的、都是挣扎的、痛苦的、煎熬的,于是,很多画家就停留在温柔乡里,既不敢往前,又不甘后退,长此以往,固化了,也就只能在熟练中苟且。而谢麟手法很多,虽然娴熟,却常常看到生拙,生拙是娴熟的基础,娴熟是生拙的升华,不断有生拙,就不断克服生拙,进而不断升华,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一次挑战接着一次挑战,基础越垒越高,技法越积越全,路子越来越宽。而且,谢麟好像还总是不断为挑战而制造挑战,不断在技法的挑战中,以“生拙”激发“内啡肽”,通过内因让自己兴奋,同时,他又不断在探索题材的挑战中,以“娴熟”唤醒“多巴胺”,通过外因让自己兴奋,于是,谢麟不断拓展题材、不断寻找形式、不断尝试技法,他通过题材的多样性实现“生拙”与“娴熟”的过渡,并在技法的“生拙”与“娴熟”之间转换“内啡肽”与“多巴胺”的兴奋点,从而常画常新,不知疲倦,源源不断。好像毕加索就是如此,写实、立体、抽象、具象、生拙、娴熟,很多形态各异的作品都天马行空,却一眼可以辨认均出自毕加索之手,所以毕加索到老都不知道自己下一幅作品画什么、怎么画?

谢麟《纺棉花》

观其2000年之前的作品,如《红山果》《瑶山春色》《晌午》《纺棉花》……,从这类作品中,可以看到高度的形象概括、简洁生动的人物造型,以及画面所呈现出质朴、恬静、温馨的效果,而在技法方面,谢麟的艺术视野已经从国内学院派转向了西方油画,吸收了西方油画的多种表现技法,比如对夏尔丹朴素写实的借鉴;比如对高更色彩平面化的归纳;比如对塞尚《圣维克多山》的吸收等。而《南丹组画》等一系列作品,谢麟则画风一转,以带有抽象构成的手法,通过块面、形状、线条的独特形状,让大面积的平涂色块与线条的穿插相互呼应,色彩的冷暖对比、色调的明暗关系、空间的深远层次,或融合、或渗透、或变化,充满节奏、富有韵律,似若在笔触中注入强烈的主观情绪,而画面则给人一种神秘的视觉张力。这类作品与谢麟近些年创作的《圣地·白裤瑶歌圩》《悠远的岁月鼓楼》《海港的船》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近些年的作品用色、用笔,包括构图都更自由了、更大胆了。显然,这是建立在扎实的造型能力,以及对形、光、色、线的娴熟表现力的基础上,而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类作品在具象的刻画方面,严谨而深入,精准而洗练,但更主要的则强调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形式美感的纯粹性,却又与西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不同,甚至刻意保持了距离,画面中若隐若现着中国绘画的写意性,有一种“超乎象外,得乎寰中”的格调,很中国、很高级。

谢麟《悠远的岁月·鼓楼》

1234...全文 8 下一页
关键词:谢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