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写意文心——徐福山谈写意画创作(下)

写意文心——徐福山谈写意画创作(下)
2025-11-19 13:45:1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传统绘画的生命力,在于守正与开新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写意画的文脉传承中,竹题材始终承载着文人精神与审美追求,而如何让这一经典题材在当代焕发新生,是许多艺术工作者的探索方向。

本次访谈中,艺术家徐福山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导师曹恒源围绕“朱竹图创作”展开深度对话,从朱砂设色的文化寓意到大写意笔法的实践,从诗书画印的融合传承到“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的核心要义,层层递进地剖析了传统题材的创新性转化路径。徐福山以朱砂破墨竹定式的探索,既延续了苏东坡以来的艺术创新精神,又契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与时代气象;其对“守正为根基、开新为使命”的坚守,更彰显了中国写意画“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内核。

这段对话不仅为我们解读徐福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钥匙,更探讨了当代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命题——如何在坚守笔墨本质、文化根脉的同时,回应时代诉求、拓展表达边界。相信能为艺术创作者、研究者及爱好者带来诸多启发。

——编者按

三、处理好“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关系

曹:中国画强调“写意”,是否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自然物象结构的深入观察?

徐: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深刻阐明了观察自然、把握客观物象、表达个性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该理论影响了不同时代的画家。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与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并非否定对物象结构的认知,而是强调超越表象的精神表达。事实上,物象观察是写意画的造型基础,画家需先透彻理解物象的本质特征,如梅花的五瓣结构、松树鳞纹的生长逻辑、竹子的枝干穿插规律等,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形写神”的创作,实现精神的超越。

曹:在绘画中,观察自然和情感表达呈现的是相互渗透、动态共生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客观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观升华,二者共同构成绘画从感知外部世界到传递内在精神的完整创作链条。您是怎样处理好观察自然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的?

徐:虽然中国画对于物象的描绘不追求完全的形似,但是,画家需观察万物,对物象的结构形态、内在属性等有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理解,才能笔墨到位,并合乎理法地“写”出来,达到心手双畅。而绘画中的观察从来不是客观复制,绘画者的情感会像“滤镜”一样,筛选、重构甚至改造对自然的观察结果,让自然物象成为“内心世界的投射”。

宋代画论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要求画家观察自然四时变化,捕捉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物象的形态特征与精神气质。例如,荷叶皴的技法源于对荷叶脉络的观察,牛毛皴则是对山石纹理的提炼。与西方绘画侧重科学分析的观察方式不同,中国画用哲学眼光“以貌取神”,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概括与升华,创造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蕴含画家情感的艺术形象。例如,我创作的《清气》(图5),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画中主体是一只模仿白石风格的八哥鸟,石头和梅花均为聊写自我心境,画中的诗句“梅花香接千古魂,清气弥漫透乾坤”,是对自然的超越和深厚情感的升华。从历代经典也可以看出,深入观察自然是写意画创作的基础,同时修炼好笔墨技巧,并融入诗文精神,才能有大成就。

图5 徐福山《清气》 纸本设色 138cm×68cm 2021

中国绘画与传统儒释道思想紧密相连,您在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

我在创作《朱竹图》(图6)时,以太湖石的空灵为灵感,用简洁明了的线条勾勒出一块石头,呈现其周正、圆润、通透和硬朗的特点。笔法以中锋为主,先大致描绘出石头的形状,并在其中留出两个孔洞。石头之后透出竹子,自背后生发而出。此幅画作中的物象笔法,借用了石涛的一笔画法。

《朱竹图》也融入了我对儒释道思想的体悟。黄宾虹在《精神重于物质说》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表达了他对儒释道结合的深刻理解:“图画之用,以辅政教,载诸典籍,班班可考。乃若格高思逸,笔妙墨精,道弸于中,艺襮于外,其深远之趣,至与老子自然之旨相侔。”这与老庄思想的自然之道是相呼应的。“大之参赞天地之化育,以亭毒群生,小之撷采山川之秀灵,以清洁品格。故国家之盛衰,必视文化;文化之高尚,尤重作风。”这足以证明黄宾虹对于绘画本质理解之深刻。我笔下的竹子,正如我在画中所撰写的题画诗:“修竹轻出尘,平安福贵身。管领东风意,节节步凌云。”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心中情怀与朱竹之美的自然融合,体现了我对儒释道思想的思考所得。

图6 徐福山《朱竹图》 纸本设色   234cm×58cm 2020

传统技法如何实现当代转化,这是摆在写意画家面前的时代课题。您认为王冕的画梅之法对今人有何启示?

王冕的墨梅堪称文人画的典范,其技法体系对当代写意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他以“骨法用笔”为根基,双钩线条如屈铁盘丝,展现出极强的书法功力。其次,他将题诗与绘画相结合,如“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将梅花的高洁意象与文人精神完美融合,形成“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

今人常临摹王冕的作品,您认为怎样做才能有所收获?

临摹王冕的作品是学习传统技法的重要途径。通过临习其《墨梅图》(图7),可掌握花瓣正侧、枝干穿插的理法,体会线条的凝练与墨色的层次变化。但临摹仅是“师古人迹”,若要真正继承传统,还需“师古人心”,即理解王冕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语境。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虽受王冕影响,却能在传承中创新——齐白石以拙朴的线条写梅,赋予画面天真童趣;潘天寿以老辣的笔墨绘“铁石身”梅干,辅以明月背景强化视觉冲击力,都是将传统技法转化为个性化表达的典范。

图7元王冕《墨梅图》纸本水墨31.9cm×50.9cm

关键词:王犁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