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陈钰铭·《里沟山民》组画 | 剥掉表面的样子,画出骨子里的那股“真”

陈钰铭·《里沟山民》组画 | 剥掉表面的样子,画出骨子里的那股“真”
2025-11-21 14:10:2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jpg

最后是“破瓶颈”,艺术家常会陷入“熟练的平庸”,技法越熟越难突破。陈钰铭撕了无数张画纸,试着把感受融进皴法、让焦墨有人的质感,这种在独处中反复试错的过程,就是逼着自己打破固有习惯,找到能承载山民“生命重量”的独特语言——这是对写意技法当代转化的破壁,打破了“中西对立”“传统僵化”的误区,为当代大写意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这就是“破壁先面壁”的深刻道理,先沉下来把内心的东西熬透,才能在创作上实现真正的突破。陈钰铭这组《里沟山民》,正是这套原理的完美印证,是他沉潜多年后,再闭关打磨出的结晶。他闭关琢磨的,跟黄宾虹先生说的“内美静中参”正是一个意思。黄宾虹先生晚年就对着笔墨琢磨山水,陈钰铭就对着写生稿琢磨人。他不再是站在旁边看山民,而是真的懂了他们,把自己的感情也画进去了。

黄宾虹先生晚年闭着眼睛都能画山水,不是因为技巧熟,是他把山水的“真”琢磨透了;陈钰铭闭关多年画山民,也不是为了炫技,是他把山民的“真”装进了心里。李苦禅说“三十年难培养出一个写意画家”,陈钰铭的创作实践,恰恰印证了这句话的深意,写意之难,在于要对抗浮躁、扎根生活、修炼心性;而写意的珍贵,也正在于此。他的“面壁”,是对写意精神的虔诚守望;他的“破壁”,是写意精神的全面升华。

关键词:陈钰铭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