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平与赵燕结识于2000年北京大学的EMBA研修班,正是他第一次告诉赵燕,透明质酸分子(即玻尿酸)的用途。随后,赵燕以1200万的价格收购了已连续数年亏损的山东福瑞达50%的股份,与郭学平正式建立深度合作,开始医美商业化转型。
可以说,华熙生物的成立与他们二人息息相关,郭学平与赵燕几乎等同于引擎与方向盘的共生关系。在此前的多次报道中,郭学平的头衔是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
但在退休公告中,这一头衔没有再出现,公告还指出,“公司决定郭学平无需履行离职后竞业限制义务”。
除了高管变动,华熙生物还疑似出现“离职潮”。
社交平台小红书中出现了多条“离职华熙生物”的笔记;而上述两位曾与媒体联络的公关人员,均在未确定下家的情况下离职。
社交平台上出现多条“离职华熙生物”的笔记
从2024年发起的公司内部结构变革,花去了华熙生物超2.7亿元资金,这顺势引出了下一个问题——第二个让市场担忧的表现是,华熙生物在2024年遭遇市值缩水、业绩暴降,二股东国寿成达减持,创利能力显著下滑。
自2021年股价高点至今,华熙生物市值一度蒸发超84%。
财报显示,曾占营收六成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如润百颜、夸迪)收入连续两年降幅超18%,2024年上半年同比骤降29.74%,金字招牌沦为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因素。
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如润百颜、夸迪)收入连续两年下降/图源:润百颜
2024年第四季度,华熙生物上市以来出现首次单季亏损,按预计净利润计算,亏损约1.87亿元-2.16亿元。
虽然华熙生物将此归因为“战略主动调整”,包括组织架构升级、研发投入增加(合成生物技术投入超1亿元)以及供应链改造等长期布局。
但赵燕的发言还是暴露了,华熙生物的内核也没有那么稳定:“每当发展速度快的时候,就会有人开始飘了,以为是自己本事大......华熙生物最近两年有比较大的业绩调整,这样的调整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场的原因造成的,更大的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意识到我们组织、人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主动踩了刹车。”
以人才起家的公司,再次回到了人才的问题。
熵增
在赵燕的讲话里,还出现了一个关键词:“熵增”。
这个热力学词汇,如今广泛地用于企业管理之道。熵,简单来理解,是一个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2019年,华为大学出版的《熵减:华为活力之源》中写道,任正非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
曾经具有先锋精神的华熙生物也不可避免地滑向混乱,赵燕对此非常介怀。她在讲话开头中提到了Deepseek和马斯克的效率改革,认为这两件大事说明了“一个年轻、有技术梦想、有责任心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团队可以有多大的爆发力”。
在后面的发言中,则能看出来赵燕实质是在借热点怀念她自己的创业时代。“25年风风雨雨,靠生物科技站在时代前列。”
从海南卖“烂冰箱”发家,赵燕一手打造起华熙商业帝国,服装、文体、再到拿下2008年奥运会体育馆的大项目。她经得起冒险,而且永远不会将自己套在单一赛道上。
2019年11月,扎着双尾辫去科创板敲钟的那一刻,赵燕正凭借故宫口红备受追捧,那时的她可能没有想过,玻尿酸能维持自己青春的面貌,却挡不住公司陷入臃肿和疲态。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图源:华熙生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