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商业 > 正文

从“连锁火锅第一股”到关店潮——4年亏12亿,呷哺呷哺为何跌落神坛?

从“连锁火锅第一股”到关店潮——4年亏12亿,呷哺呷哺为何跌落神坛?
2025-03-31 14:45: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成立27年,上市11年,昔日的“连锁火锅第一股”熬了十年,成了股价跌倒1港元之下的“仙股”。

2024年,呷哺呷哺全年亏损3.98亿元,自2021年以来累积亏损已达12亿元,股价更是跌至0.86港元/股,沦为“仙股”。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火锅品牌,曾凭借“台式一人一锅”的独特模式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在火锅江湖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近年来,呷哺呷哺在品牌升级过程中出现战略摇摆,最终陷入亏损泥潭。

呷哺呷哺的困境不仅是其自身战略失误的结果,也反映了整个火锅行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但市场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川渝火锅凭借麻辣鲜香的口味占据主导,而贵州酸汤火锅、云南酸菜牛肉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也异军突起,推动市场细分。头部品牌如海底捞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标准化运营模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中小品牌及新兴品牌则通过差异化定位、特色产品和服务抢占细分市场。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火锅品牌若想脱颖而出,必须从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营销拓展、供应链优化等多方面入手,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探寻新的增长机遇。

从“火锅麦当劳”到“仙股”的十年

近日呷哺呷哺公布了2024年的业务数据,全年亏损3.98亿元,这也意味着从2021年开始呷哺呷哺的累积亏损已经达到了12亿元。

随着财务数据的公布,呷哺呷哺的股价进一步下跌,截至3月28日下午已经到了0.86港元/股,成了一只不折不扣的“仙股”。

追溯起呷哺呷哺的历史,这家1998年成立的火锅店,今年已经27岁了。

1998年,台湾珠宝商贺光启在北京西单明珠商场开出第一家呷哺呷哺门店,以“台式一人一锅”模式挑战传统炭火铜锅的火锅江湖。彼时北京消费者对分餐制接受度极低,首店惨淡的业绩让这位珠宝世家的“少爷”一度濒临破产。为求生存,贺光启斥资改良麻酱调料、引入内蒙古牛羊肉,推出“吃30送30”促销活动,甚至将珠宝库存作为赠品。

真正改写命运的契机出现在2003年前后——分餐制卫生需求井喷,呷哺凭借标准化电磁炉吧台、超高翻台率的高效模型,单店日客流量飙升,迅速在北京铺开几十家门店。

2008年英联资本5000万美元注资后,呷哺呷哺开启资本化狂飙。2012年随着新一轮美国泛大西洋资本的进驻,呷哺呷哺开启了高速扩张时代;截至2022年,呷哺呷哺在中国拥有近1000家直营餐厅,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成为中国十大火锅品牌及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之一。

2014年12月17日,呷哺呷哺在港股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更是以分餐制、一人锅、性价比高等被称为“火锅界的麦当劳”。巅峰时期,呷哺呷哺的股价更是在2021年一度站上26港元的高峰。

这一阶段呷哺呷哺的成功密码在于三重红利叠加:

消费升级窗口:人均44元的客单价精准卡位白领快餐市场,U型吧台设计压缩40%空间成本,标准化套餐提升出餐效率;

供应链壁垒: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冷链物流半径300公里的布局,使2011-2014年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仅为行业均值的三分之一;

政策东风:商务部“农餐对接”政策推动食材直采,中央厨房模式通过ISO22000认证,成为餐饮安全标杆。

没有人能一直停留在顶峰期,企业更是如此。

2016年前后为了应对海底捞来势汹汹的压力,呷哺呷哺启动“品牌升级计划”,客单价从40元区间逐年攀升至60元区间,门店装修转向暗色调轻奢风,增设四人桌弱化快餐属性。更激进的举措是推出人均126元的湊湊火锅和220元的趁烧烤肉,试图复制“火锅+茶饮”的网红模式。

关键词:呷哺呷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