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计划“失灵”:刚性考核遇业绩滑铁卢
今年以来,葵花药业管理层经历“换血”。两位负责品牌营销与人事管理的副总经理相继辞任,新聘任的三位副总均有营销背景。这场人事调整被市场解读为“渠道改革信号”,但背后是否与员工持股计划失利有关?
员工持股计划简单来讲就是让公司员工一起出钱,以优惠的价格买入公司的股票,从而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发展深度绑定,实现“同坐一条船,劲往一处使”。但员工获得的股票并不能立刻卖出,需要分批次解锁。每批股票的解锁都与公司整体的业绩完成情况、员工个人的考核直接挂钩。
(2025年半年报截图)
但葵花药业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三期解锁失败。根据此前披露的考核标准,该期解锁需满足以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3%或2024年年度净利润率不低于18.59%,实际经营数据未达预期。
事实上,这种“单点考核”机制在业绩波动时显得格外“刺眼”,投资者质疑其“变相输送利益”并非没有道理。
此外,在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分红政策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2024年葵花药业分红2.92亿元,较2023年的8.76亿元减少三分之二。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38亿元。这种有钱不分红的矛盾引发猜测:今年上半年0.81亿元的净利润,是否会导致年度分红进一步缩水?闲置资金是否会被用于补充分红以稳定市场信心?
当“小葵花妈妈”需要为自己开方,一场生存之战已然打响。从渠道反噬、研发短腿到激励失灵,葵花药业能否化解这多重危机,将决定其能否在市场的严寒过后,等来下一个花期。
(记者/田柳 姜雪颖,来源:海量财经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