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售假
法律责任如何划分
网络主播是直播带货的核心元素,其利益与带货商品的销量紧密相关。网络主播在直播间卖力吆喝,卖的商品与宣传不符,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那么,法律责任该怎么明晰呢?
法官介绍,电商主播分几种类型,一种是“履职型”主播,也就是说主播本人就是电商经营者,或者是电商的员工,这种情况主播带货一旦涉假翻车,承担责任的是电商经营者。
“代言型”网络主播涉假
可依广告法来规制
第二种是“代言型”主播,这类主播本身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庞大的粉丝量,商家也正是看中主播的粉丝量和流量让他来代言,借此推广销售自己的产品。法官介绍,这种情况下如果主播带假货“翻车”,他可能要依照我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来承担法律责任。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你做了一个夸大的宣传,虚假的宣传,本来不具备这个功能,自我去进行夸大说明,最终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可能要承担一个法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是一个连带责任,但同时消费者也可以找经营者、销售者来承担一个销售责任,如果是危害别人生命健康安全的,是故意进行夸大,也可能会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法官提示,作为拥有几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在代言、代销商品时,一定要尽到审慎的注意义务,相关团队在选货时要严把质量关,不能为了代言费和销售分成在直播间里进行夸大宣传。
电商平台要尽到审核义务
担起监管职责
法官提示,作为撮合交易方的电商平台,对于直播卖货的商家也要尽到审核义务,承担起该尽的监管职责。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平台对于经营者,所销售的商品,如果根据国家规定,必须有一定的经营资质,或者是要达到一定的资质标准,或者是一些相关的执照,必须有。平台要在前期入驻的时候,就要做严格把关和审核,当你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最终产生问题,平台把关不严,那么平台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
网红流量变现
粉丝要理性消费
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是网红依托自己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但喜欢某个网红和购买他推荐的商品毕竟是两个概念,法官提示消费者,消费要理性,不能在网红“家人们”的口号中迷失自己。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最基本的一点还是要理性消费。很多消费者对于某个明星或者网红推崇或者喜爱,延伸到了对他所代言的商品一种无条件信任,去购买商品,结果盲目消费或者冲动消费,最终产生了问题。不要因为对明星的追捧,就对他代言的东西无底线地去购买。
(来源:央视新闻)